第1212章:一決勝負-《明末黑太子》
第(2/3)頁
別說是燧發槍,連簧輪短銃都無法給低級軍官實現列裝。
為了彌補彼此之間的火力差距,手榴彈就成了最佳選擇。
凡是少校以下的軍官、士官和士兵,每人至少攜帶兩顆手榴彈。
只要沖到可以投彈的距離,就一定要把身上的所有手榴彈全都扔到對面去。
在步兵竭盡所能之后,余下的部分就要看戰車與騎兵的發揮了……
布達佩斯戰役所付出的巨大傷亡并未白費,至少讓利奧波德學到了多兵種協同推進戰術。
除了飛艇之外,聯軍這邊算是該有的都有了,就算仿造的版本性能不如原版,只要確保足夠多的數量,也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在這種糟糕的天氣下,飛艇有沒有也就無所謂了,說不定還能有機會打下幾艘奧軍的飛艇。
利奧波德在正面部署了十萬步兵和兩萬騎兵,作為佯攻和牽制。
左右兩翼則都安排了二十萬步兵和四萬騎兵,不算戰車里的士兵和協同推進的炮兵,投入的總兵力就已經高達六十萬。
利奧波德心里很清楚,投入兵力少了,根本就打不進侯賽因的陣地,更別說重創甚至擊潰對方了。
要想贏得更多的錢,就一定要事先下足籌碼才行。
考慮到天氣狀況已經達到了自己的心理預期,加之兵力規模達標,各種準備也相對充分,利奧波德有信心在自己的家門口擊退來犯的奧軍。
這種天氣對進攻一方是較為有利的,但能見度太低的話,集結部隊也很成問題。
好在并不需要列陣沖鋒,只要按照各自的營連級作戰單位把人湊齊,然后軍官們聽著鼓手和號手所發出的節奏,指揮所部平推過去就行了。
前半段是走,后半段是跑,盡可能快地沖到敵人的戰壕里,跟在布達佩斯那邊的情況如出一轍。
布達佩斯戰役,利奧波德贏得了戰術上的勝利,奪取了兩座城堡。
侯賽因則贏得了戰略上的勝利,不但迫使對方主動撤退,還反推到了維也納城下。
現在,利奧波德就要贏得戰略上與戰術上的雙重勝利。
聯軍官兵頂著不斷飄飛的雪花,開始從東、北、西三個方向,對奧軍陣地發動三面強攻。
戰場氣溫在零下十度左右,算不上多冷,加之風力不算大,完全不影響聯軍步兵的進攻。
奧軍在大概敵人進入距離己方陣地半英里之后,才發現對方的舉動。
剛開始,出現在遠處的敵人只是由密密麻麻的小黑點所形成的一條線。
滿滿的,一條條黑線便疊加起來,變成了一只只不斷向自己蠕動的巨型爬蟲。
好在侯賽因早就命令在四個方向的不同距離釘下木樁,作為炮兵測距之用。
一旦發現敵人經過既定位置的木樁,炮兵無需測距,可以通過查看粉刷不同顏色木樁,直接獲悉目標距離,快速開火。
現在迫擊炮就成為了戰場上的主角,盡管新式重炮威力巨大,但對付敵人的步兵集群,還是發射榴彈的迫擊炮的殺傷力更大。
一顆顆象征著敵襲的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侯賽因暫時無法判斷利奧波德是否發動了全線進攻,只能命令各部嚴陣以待。
隨著一片片的聯軍步兵逐漸進入奧軍的視野,由于需要消滅的目標實在太多,讓防御的一方開始大為驚詫。
三個方向上都發現了大股敵軍,侯賽因無法判斷對方的主攻方向。
機槍還是按照北側八十挺,東西兩側各六十挺,南側五十挺來部署。
利用從第一道壕溝挖出來的泥土,侯賽因命令士兵在第二道壕溝方面修建了一道土墻,便于讓步兵形成兩道火網。
又給每挺機槍修筑五米高的土丘,視野與射界能比坦克上面要更好一些。
戰壕、土墻、土丘,這樣便可以形成高、中、低三道火力網了。
配合重炮、迫擊炮、加農炮的遠、中、近三層阻擊線,便能形成交叉立體化的防御體系了。
由于裝備了防具,還有盾牌兵和戰車用來掩護,這次聯軍步兵在沖鋒的時候,被子彈直接打死的幾率很低。
大部分是被迫擊炮彈給撂倒的,中彈部位也多半集中在背后和腿部,大部分都是非致命傷,但的確可以是受傷士兵喪失戰斗力。
好在奧軍迫擊炮的射度并不快,聯軍步兵數量又非常多,用人海戰術抵消了奧軍的部分炮火優勢。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阳县|
沙雅县|
沙湾县|
仙桃市|
富裕县|
公安县|
府谷县|
苏尼特左旗|
策勒县|
朝阳区|
友谊县|
汝南县|
宜黄县|
龙口市|
沾化县|
依兰县|
天柱县|
偃师市|
琼中|
蕲春县|
通化县|
惠水县|
澜沧|
崇明县|
长葛市|
龙陵县|
凤山市|
镇江市|
清远市|
麦盖提县|
三原县|
西吉县|
广南县|
邵阳市|
莱州市|
弥勒县|
紫云|
灵宝市|
彩票|
伊宁市|
瑞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