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8章:明法競爭-《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一六八零年秋,柯爾貝第三次訪問明帝國,也很可能是這輩子最后一次。
雖然身體欠佳,但柯爾貝還是堅持親自前往明帝國考察參觀。
他要在死前再看一眼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的發展狀況,回去好稟明國王陛下。
路易十四并不想公開承認已經吃掉西班牙本土,占據了半個英格蘭和北美的法國僅僅是世界第二。
可在心里,光是路易十四,而且麾下的文臣武將們都明白,法國就是世界第二。
讓國王陛下難以啟齒的原因很簡單,“世界第二”風光無限,只不過與世界第一的差距有點大……
在軍事方面,拿海軍艦隊做對比。
明帝國不算鄭芝龍的艦隊,便包括八艘四級鐵甲艦、十三艘三級鐵甲艦、三十二艘二級鐵甲艦、四十三艘一級鐵甲艦。
法國海軍只有一艘三級鐵甲艦,也就是明帝國皇帝無償贈與的那艘,以及包括自制的二十艘在內的三十六艘一級鐵甲艦。
也就是說,哪怕不算一級鐵甲艦的零頭優勢,明帝國也比法國海軍整整多出了八艘四級鐵甲艦、十二艘三級鐵甲艦、三十二艘二級鐵甲艦。
如果折算成戰斗力的話,法國海軍的實力僅僅是明帝國海軍的三分之一!
就這還得是樂觀估計……
柯爾貝這次帶著少將圖爾維爾前來,就是為了采購并引進三級鐵甲艦。
十年里,法國給這個盟友送去了超過兩百萬礦工。
按照此前向明帝國輸送的奴隸礦工數量折算成銀幣,不算返航時運輸充抵的貨物部分,至少價值兩千萬。
路易十四已經與威廉三世商定,雙方各出資一億銀幣,分為十年貸款,每年各向明帝國支付一千萬銀幣,引進三級鐵甲艦的建造技術,包括四艘同級艦。
兩億銀幣買四艘三級鐵甲艦加上相關技術,這是十年前訂好的事情。
路易十四還擔心明帝國的皇帝會反悔,畢竟較于此前的物價,對買家來說,這算是非常實惠了。
柯爾貝這次帶來了三千五百萬銀幣,其中有一千萬是采購三級鐵甲艦的首付款,其余金額視具體情況而定。
站在六十多歲的柯爾貝身邊的圖爾維爾還不到四十,顯得意氣風發,對明帝國海軍有嫉妒也有期許。
能夠跟隨柯爾貝前來,還要感謝已經就任法國海軍總司令的德埃斯特雷的推薦。
德埃斯特雷在圖爾維爾身上看到了自己當年的模樣,柯爾貝也覺得這個年輕人值得好好培養,便請示國王陛下,將其帶到了東方世界。
其實艦隊進入緬甸以南的安達曼海,便等于進入了明帝國的勢力范圍。
明帝國在安達曼群島與尼科巴群島都建立了海軍基地,此前荷蘭也同意明帝國在其控制的錫蘭島設立海軍基地。
柯爾貝懷疑荷蘭將與明帝國建立更加親密的同盟關系,但苦于找不到相關證據。
在擔任財務大臣同時兼任海軍事務大臣之后,柯爾貝一直努力發展法國的造船工業。
尤其是從明帝國引進一級鐵甲艦的相關技術后,寄希望于憑借法國自身的技術實力,能夠借此機會主推造船工業蓬勃發展。
到一六七五年,法國造船廠算是徹底消化了一級鐵甲艦的建造技術,并自行研發出兩千六百噸級的鐵甲艦。
戰斗力介于一級鐵甲艦與二級鐵甲艦之間,屬于積累產品,但畢竟也算是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路易十四對此十分高興,并將該級鐵甲艦命名為“查理曼大帝”級。
此前從明帝國引進的鐵甲艦為“高盧”級,授權建造的同級艦為“法蘭西”級。
“查理曼大帝”級對法國軍事工業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路易十四批準建造十艘同級艦。
同時下令研發四千噸級鐵甲艦,按照噸位與戰斗力折算,相當于明帝國的三級鐵甲艦。
柯爾貝從造船工程師的口中得知,從研發到下水,光是試驗艦恐怕就需要七八年時間。
正式批量建造的話,應該在一六九零年是比較穩妥的……
這還是在一切順利的前提下!
模板是現成的,就是那艘獲贈的三級鐵甲艦。
但由于沒有設計圖,工程師們又無法拆解這艘戰艦,所以仿制的難度就非常之大了。
在權衡了一番利弊得失,主要是看自己兜里的錢夠不夠多之后。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翔县|
建始县|
藁城市|
泗水县|
兴城市|
英德市|
哈密市|
福鼎市|
自治县|
区。|
当涂县|
珠海市|
水城县|
松原市|
杂多县|
浦北县|
崇左市|
宁南县|
徐闻县|
博白县|
五大连池市|
隆回县|
濮阳县|
辽阳县|
容城县|
巴塘县|
新干县|
读书|
翁源县|
正镶白旗|
敖汉旗|
留坝县|
壤塘县|
双流县|
安国市|
庆云县|
德格县|
博客|
周口市|
石阡县|
福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