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1章:路易十四-《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昊菁四十年(1683)北線鐵路終于全線貫通,意味著大明本土與北地,特別是烏拉爾山以西地區,將被緊密地連接起來。
而第一批凱旋而歸的西征將士連同家眷,于同年七月初從莫斯科啟程,算上沿途補充食物、淡水、煤炭,檢修車輛的時間。
總耗時也不過二十二天而已,這可是比當初,自東向西,追著羅剎兵,一路打過去要省時省力太多了。
在北都北站,看到十余年未歸的自家男丁,親人們當然是大喜過望,甚至涕淚橫流,只要能毫發無損地回來,就算是千好萬好了。
那些捧著骨灰盒回來的,也就只能讓家眷們潸然淚下,有些更是泣不成聲,坐在地上哀嚎不已。
戰歿通知書已經下發了,一千銀幣的撫恤金也一并發放,家眷只要到火車站領取屬于自己的小盒子就行了。
人死不能復生,不過將士們的后代是可以享受優先入伍的待遇的,若是頭腦聰明,亦可在考軍校時有加分。
軍屬的相應待遇,在三十年內是完全不會變的,可以確保其子女能夠享受到三十而立的時候。
能夠從北地活著回來的還是絕大多數,因為王師上下全都是重裝防護,連草原騎兵皆是如此配置。
一般情況,最多是腿部重傷,被迫截肢,下半輩子拄拐而已,對軍人來說,能保住自己的狗命就算甚幸了。
第一批搭乘火車回來的均以傷員或受中重度傷后康復的人為主,活蹦亂跳的可以再等幾個月,反正西征羅剎的全部將士都會返回本土休息。
就算想留在當地,以后就居住在那邊了,也要事先經過萬禮的同意,然后上報給兵部才能被批準。
留在莫斯科等地的人,基本都是無牽無掛或者與家里關系不好,在本土這邊沒啥可擔心的,就可以專心開始新生活了。
昊菁皇帝對此表示理解,軍機大臣們也就沒其他意見了。
萬一被心上人給甩了,再回來不是自取其辱么?
到時候不理解人家都不行了,莫不如做個順水人情。
讓一些經過浴血奮戰的將士們,在西邊安家落戶,跟大洋馬過上幸福生活。
活下來的人,只要還能喝,就絕對不會拒絕戰友、同鄉、親友等人的酒宴邀請。
西征時間最長之人,幾乎超過十七年沒有回到本土了,已然從帥小伙變成中年人了。
北都的酒樓、飯館以及各種會所,自然可以借機大賺了一筆。
不光是這幾天,往后火車每回來一趟,就意味著給這些地方的老板拉來一車客人……
普通人活著為啥?
不就是為了吃著舒服、住著舒服、玩著舒服嘛!
刨去在當地玩大洋馬的開銷,普通士兵少說兩個月也能攢下一枚銀幣。
看似不多,一年攢六枚,十年就是六十枚,那可是沉甸甸一袋子錢啊。
若是在當地屯田種地收成上佳,哪怕是收獲了十畝地的土豆,也能得到上面的獎勵。
不但餓不著,而且一畝地就算賺一枚銀幣,十畝地也能落袋十枚銀幣。
張煌言就是用如此辦法鼓勵手下多多耕種,進而實現了西征部隊自給自足的小目標。
如此行事是無可厚非的,因為本土距離莫斯科實在太過遙遠,補給過于艱難。
哪怕向法國采購糧食,也要走波羅的海,從波羅堡上岸,再向莫斯科方向走上千里路方可抵達莫斯科。
已經年過七十的萬禮先行回來,便向自己的尊師報告了西征這些年來發生的諸多要事,小事等以后再娓娓道來也不遲。
萬禮與張煌言原本都想先讓歲數最小的曾英第一個回去,后者則以身體康健為由,反而跟著張煌言勸說萬禮先回來。
楊展也加入了規勸的小團伙,萬禮拗不過三人,也只好勉為其難的同意了。
說起來,萬禮只比昊菁皇帝大不到二十歲,然而如今師徒二人坐在一起,就像爺孫一般。
七十歲的爺爺與三十歲的孫子,這就是當下的真實寫照。
萬禮在看過尊師的龍顏之后,似乎覺得尊師比當年自己出征的時候還要年輕。
“有人說你在西征的時候賺了不少錢,為師也不會計較。此番西征,王師戰績彪炳,你亦指揮有方,為師亦不會有錢幣上的獎勵,賜你一管藥便算作犒賞了。”
師徒之間,談錢多傷感情呀!
昊菁皇帝就直接用仙藥代替了賞賜,這玩意外面可是出一百萬銀幣都根本買不到的好東西。
外人也不可能買到,因為是昊菁皇帝自己動手做的。
每天一次,就這么一管,而且最好盡快服用,藥效方可達到最佳程度。
“小徒多謝尊師賞賜!”
在外面,萬禮須稱陛下,在私下,便可稱呼尊師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陕西省|
星座|
广东省|
交城县|
青州市|
休宁县|
上栗县|
焦作市|
武城县|
鹤庆县|
渭南市|
安阳市|
惠安县|
大埔县|
华蓥市|
巴中市|
南城县|
河间市|
贵州省|
蓝山县|
定州市|
克什克腾旗|
喀什市|
宜川县|
阿坝|
河南省|
繁峙县|
云南省|
大石桥市|
旬阳县|
新巴尔虎左旗|
安康市|
黑山县|
高邮市|
通海县|
芜湖市|
蕲春县|
荔浦县|
油尖旺区|
汾阳市|
明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