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8章:軍事同盟-《明末黑太子》
第(2/3)頁
朱慈烺已經(jīng)對眼下大明帝國的版圖很滿意了,幾乎擴張到了極限。
對領(lǐng)土不再有新的追求了,故而才弄出這么個玩意……
可以說,除了法國與威尼斯之外,其他締約方基本都對自身的情況表示滿意,這才簽約的。
路易十四是怕自己落到最后,變得被動,尤其是看到明帝國的國力居然還在不斷攀升,這讓他非常忌憚而又妒嫉。
作為歐洲皇帝,路易十四認為法國有理由成為歐洲霸主,反正也不會影響明帝國這個世界霸主的地位。
于是,便利用條約里沒有涵蓋的部分,巧妙地避開了不利于法國的內(nèi)容。
既然法國不能與簽約方發(fā)生矛盾,那么搶占非簽約方的地盤不就行了?
神圣羅馬帝國在清軍近二十年的不斷打擊下,如今跟波蘭差不多,已經(jīng)名存實亡了。
為了不讓那群腦后留著辮子的家伙再次坐大,歐皇認為自己有必要拯救歐洲,就是像當年十字軍東征一樣。
不同于當年的是,歐皇所認為的“拯救”是搶占法國附近的地皮!
最差也要搶到萊茵蘭,居中的是將漢諾威以西都并入法國,最佳方案則是鯨吞整個德意志地區(qū)。
路易十四根本不在乎利奧波德的感受,只要明帝國的皇帝不介意自己在歐洲范圍內(nèi)的軍事行動就行了。
威尼斯元首查士丁尼的擔心則是來自東西兩邊的巨無霸,一個是法國,一個是奧斯曼,他的威尼斯都惹不起。
之前數(shù)年,三方便在北都簽署了相關(guān)協(xié)議,法奧雙方確保不侵犯威尼斯。
如今在重新明確三方關(guān)系,才能讓查士丁尼徹底放心。
由于眼前出現(xiàn)了一塊更大的肥肉——神圣羅馬帝國,歐皇路易十四也就對威尼斯失去了興趣。
奧斯曼蘇丹易卜拉欣則將清軍,視為繼神圣羅馬帝國之后的頭號敵人。
雖然兩軍在中歐地區(qū)有過數(shù)次合作,但軍事互信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如果沒有清軍,那么奧斯曼帝國的西北部邊界線應該已經(jīng)與明帝國緊鄰了。
易卜拉欣不認為需要清軍的控制區(qū)作為己方與明帝國的緩沖區(qū),完全沒那個必要。
眼下明帝國正在對北美用兵,還抽調(diào)不出多少部隊繼續(xù)向歐洲方向擴張版圖。
易卜拉欣相信真到了那天,只要明軍愿意與奧軍攜手,消滅清軍是易如翻掌的事情。
能夠得出這個結(jié)論,便是在北都郊外的靶場,看到了“大力神”轟炸機的投彈表演!
在信天翁戰(zhàn)斗機的掩護下,四架“大力神”一字排開,對假定的敵方陣地進行了地毯式轟炸。
然后是陸軍用“飛毛腿”戰(zhàn)術(shù)導彈與重炮進行定點清除,最后出動上百輛蒸汽坦克與裝甲車平推過去。
試問全世界有哪支騎兵部隊能夠抵擋這種程度的攻擊?
沒啥機動能力的敵軍步兵與炮兵部隊就不需要考慮了,基本上在明軍實施火力覆蓋的時候就已經(jīng)被打崩了。
這就意味著不可能與明軍進行野戰(zhàn)了,頂天是利用騎兵打打游擊戰(zhàn)與伏擊戰(zhàn),僅此而已,就像卡洛斯三世與詹姆斯二世在北美所采用的戰(zhàn)術(shù)一樣。
可妄圖憑借騎兵來扭轉(zhuǎn)戰(zhàn)局,甚至擊退明軍,那就是白日做夢了。
明帝國不缺錢更不缺人,武器裝備還在不斷更新。
英軍與西軍未來所要面對的明軍,一定會更加的可怕,這是毫無疑問的。
在朱慈烺與科學院上下的多年努力之后,大明王師終于實現(xiàn)了空地一體、步坦協(xié)同、火力覆蓋,這三位一體的戰(zhàn)術(shù)。
天上有戰(zhàn)斗機與轟炸機牢牢控制制空權(quán),攻堅部隊有蒸汽坦克和蒸汽裝甲車,后方有后膛重炮和飛毛腿導彈。
連步兵都開始實現(xiàn)了第二階段的火力提升,也就是逐步列裝第一款沖鋒槍,又名“手提機槍”。
這也是戴蒼、戴梓父子的杰作,參照物就是mp38與“斯登”沖鋒槍,再結(jié)合已經(jīng)研發(fā)出來的機槍,便搞出來一個“四不象”。
射程比步槍近,火力持續(xù)不如機槍,重量遠超左輪短銃,還沒法當狙擊槍來使。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远县|
彰武县|
教育|
兴业县|
阳新县|
台江县|
汪清县|
庆云县|
长宁区|
湖北省|
龙游县|
甘德县|
津南区|
丰台区|
大宁县|
伊宁市|
临夏市|
龙岩市|
承德市|
内江市|
玛曲县|
琼海市|
寿宁县|
巧家县|
乐亭县|
宜春市|
津南区|
鄂尔多斯市|
大名县|
灯塔市|
顺平县|
靖西县|
璧山县|
独山县|
蓝田县|
友谊县|
承德市|
东山县|
南丹县|
利川市|
隆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