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9章:按兵不動-《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帶著尊師的叮囑和一堆贈品的張煌言回到莫斯科,便跟駐莫斯科的瑞典領事表明了大明對于歐洲戰事的態度。
瑞典在波羅的海南岸的控制區的面積也不算太小,駐軍常年維持在兩萬左右,規模談不上多大,但基本都是精銳部隊。
清軍此前頻繁向西進攻,居然發兵百萬,一舉滅掉了波立, 這讓卡爾十一世有些坐立不安了。
瑞典的外交戰略一般是參照明帝國與法國來制定的,在法國參戰之后,卡爾十一世還要看一看明帝國的態度,然后再做決定。
如果世界第一和第二強國都參戰,尤其是組成了打壓韃靼人的聯盟的話, 那瑞典就不需要繼續遲疑觀望了。
但是明帝國此前的態度比較接近中立,在歐洲地區的駐軍也不多, 是否能盡快參戰就留有疑問了。
卡爾十一世認為鑒于明清雙方的世仇, 明帝國遲早會參戰的,唯一不好揣摩的就是具體出兵的時間。
明帝國一旦出兵,瑞典肯定在三天之內就會向波羅的海南岸的地區大規模增兵,反之,那就還要再等等……
為了進一步打探情報,卡爾十一世還屈尊先抵達波羅堡,然后乘火車去往莫斯科,與張煌言面談相關事宜。
兩人見面之后,張煌言便拿出了尊師寫給卡爾十一世的親筆信,因為大明在北歐的盟友就這么一個。
如果可以實現兩軍協同作戰的話,那就等于直接多出四五萬友軍來配合,對南下行動大為有利。
卡爾十一世對這項提議也非常感興趣,原因也很簡單,明帝國空軍與坦克部隊均是世界第一。
己方部隊與明軍聯手,擁有火力與制空權的雙重優勢,對付以騎兵為主的韃靼騎兵集群就沒有任何壓力可言了, 對方兵馬再多也無濟于事。
張煌言直接保證,若是己部決定南下,一定會在第一時間通知對方,在軍事互信方面可以讓卡爾十一世決定放心。
明帝國的西部國土雖然與瑞典接壤,然而雙方一次保持著親密而又友好的關系,沒有發生過任何摩擦與沖突。
兩國的在經濟貿易領域的發展更是突飛猛進,瑞典也因此收益頗豐,渴望繼續與明帝國加深合作,實現更大程度上的互利互惠。
在一七零零年,卡爾十一世還要再次通過北線鐵路訪問明帝國。
今年算是走的距離稍微近一些,但能得到張煌言的親口保證,也算是不虛此行了。
在面談之后,卡爾十一世判斷明軍最晚將在五年內動手,最快可能在明后年就南下。
這次訪問莫斯科得到的只是一個針對韃靼人的軍事行動的時間段,而非時間點。
可卡爾十一世還是看到了正在大規模更換新式裝備的明軍部隊,尤其是“大力神”轟炸機。
張煌言說這種轟炸機目前在烏拉爾山以西僅僅部署了一百架,卡爾十一世認為實際數量可能翻一倍。
有了兩百架“大力神”轟炸機開路,在前面實施地毯式轟炸,那么明瑞聯軍就所向無敵了。
在一六九八年春,鑒于前兩次西征所取得的輝煌勝利,保成皇帝便決定發動第三次西征,目標還是勃蘭登堡-普魯士。
此番就不僅僅是對其進行劫掠了,而是要使其下場跟波立一模一樣,徹底消滅這兩個公國。
腓特烈公爵已經竭盡所能,率領自己的三十余萬部隊和二十萬友軍拼命抵抗韃靼人的入侵,結果卻不甚理想。
來犯之敵幾乎皆為騎兵,機動優勢非常明顯,不論是守城還是野戰,北方聯軍的步兵多半時候都成了擺設。
發生在一六九七年至一六九八年春的抗擊韃靼人的戰爭,就讓北方聯軍損失了超過十萬人。
而一六九八春季開始的第二次戰爭,讓本就處在疲于招架狀態的北方聯軍叫苦不迭,連腓特烈本人也開始變得消沉了。
僅僅不到半個月,韃靼人就開始了第二次大規模入侵行動,兵力仍舊高達上百萬,完全不給己方喘息之機。
對于利奧波德的冷漠,與蒂雷納的自私,腓特烈也感到無比的惱火。
沒有這兩個人的支持,自己僅僅依靠約五十萬聯軍士兵,根本無力阻擋韃靼人的猛攻。
經過再次動員,己方兵力與上次相差無幾,然而質量就下降不少了,直接導致戰斗力的下滑。
由于連年被戰火所殃及,當地居珉大規模逃往西方,導致普魯士地區無法春耕,腓特烈不得不迫放棄普魯士的土地。
將兵力收縮到勃蘭登堡,準備與來犯的韃靼人決一死戰。
五十萬人用來守城是夠用的,與對方打野戰,那就完全是力有不殆了。
腓特烈不是沒有努力過,在奧德河畔的法蘭克福(非黑森的法蘭克福)以北地區。
兩萬北方聯軍騎兵阻擊經此處渡河西進的三萬清軍,聯軍苦戰近兩小時,擊斃韃靼騎兵約三千人,自身損失近四千。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格县|
疏勒县|
涞源县|
遂平县|
资源县|
永昌县|
福海县|
土默特左旗|
通海县|
昭平县|
惠水县|
名山县|
额济纳旗|
永康市|
丰县|
金乡县|
宽城|
巨野县|
溆浦县|
汉川市|
天气|
张家口市|
永顺县|
周至县|
渝中区|
郯城县|
内丘县|
昭平县|
红桥区|
三台县|
江永县|
康平县|
丹凤县|
濉溪县|
镇安县|
土默特左旗|
玉山县|
石台县|
元谋县|
卢氏县|
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