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8章:茍且偷生-《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對于清軍的慘敗,瓦拉幾亞帕夏(羅馬尼亞總督)薩利赫已經通過己方飛機偵察以及明軍送來的通報清楚了大概。
根據蘇丹陛下的命令,奧斯曼軍隊迄今為止仍舊保持克制狀態,一直固守在邊境線上,沒有向北推進哪怕一步。
原因很簡單,清軍還沒到窮途末路的地步, 至少還沒向奧斯曼臣服,此前僅僅是派人前來求購武器彈藥,并希望奧軍能夠北上抗擊明軍的推進。
前者或許可以考慮,但后者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奧斯曼帝國與明帝國是同盟關系,而且還要有求于對方。
放眼世界,只有明帝國能夠消化己方的大部分原油和成品油的產能。
己方還能從雙方的易貨貿易里大受益處,幾乎不用花錢便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先進武器以及各種商品。
只要明軍沒有在非演練的情況下, 踏上帝國的土地, 那么帝國上下沒有一個人愿意與明帝國開戰。
實際上,從開戰至今,帝國一直在向盟友提供大量的成品油,而且是走蘇丹運河、博斯普魯斯海峽,運抵黑海北岸的。
凡是明帝國的非戰斗艦船,并不需要提前向帝國通報,便可以駛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去往黑海,甚至進入亞速海。
薩利赫還希望明軍能夠進一步消耗清軍的兵力,這樣就等于為今后帝國收編殘余清軍開打了方便之門。
之前己方與明帝國規定的分界線是南布格河,清軍也就是憑借這條河以西的地區在負隅頑抗。
薩利赫相信這對武器精良的明軍來說并不算多大的困難,在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明軍可以肆無忌憚地打擊各地的清軍。
奧斯曼帝國空軍也已經列裝了“大力神”轟炸機,不過前期并沒有部署到瓦拉幾亞,而是全部調到在匈牙利與巴爾干地區,用來防止盟軍南下。
對付清軍,連薩利赫都認為光是兩百架“信天翁”戰斗機,配合數萬精銳騎兵以及幾百輛坦克, 便足以讓己方大獲全勝了。
到下雪之前, 西帝定承皇帝弘皙麾下有約五十萬人馬,大部分都是察尼帶來的,這位敗軍之將立刻成為了勤王的有功之臣。
察尼的百萬大軍此前在進攻德意志地區時遭到了重創,損失了近三十萬人。
為了阻擊出現在第聶伯河西岸的明軍,該部人馬又折損了三十萬左右。
凡是能帶來的,察尼都已經將其帶到了定承皇帝面前。
至于動員的那些兵馬,根本就不頂用。
在成百上千的飛天邪物面前,就是一群烏合之眾。
連常備軍都不是飛天邪物的對手,更別說動員起來的預備軍了。
大清國號稱披甲五百萬,實際上常備軍大約兩百五十萬。
其中有一百萬是用來頻繁進攻西歐蠻夷用的,一百萬是負責在北方防御狗蠻子的。
余下五十萬有三十萬部署在南方,其余則分散在本土各地,用來固守重要城池。
現在北方的百萬大軍被狗蠻子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
定承皇帝弘皙估計四叔那邊至少應該能有二三十萬兵馬,兩邊加起來的總兵力倒是不少,說不定仍舊有百萬大軍。
然而隨著國土被狗蠻子快速蠶食,沒有足夠的耕地,那就養活不了如此之多的兵馬了。
奪回失地是當務之急,如若不然, 那就只能將波立、摩拉維亞、波希米亞、普魯士等地當成本土來發展了。
然而隨著蒂雷納元帥所指揮的盟軍擊敗察尼的部分人馬,盟軍在中歐地區開始了大規模的反攻行動。
到十月份便已經收復了摩拉維亞、波希米亞、普魯士等地,連同大半個波立,前鋒部隊已經攻入了此前屬于清國的東喀爾巴千山地區。
利奧波德與索別斯基都很想直接率部攻入匈牙利境內,將奧斯曼卷入這場戰爭之中。
蒂雷納卻提醒二人適可而止,現在還不是跟奧斯曼進行決戰的時候。
在明帝國,多方已經達成了一致。
現在聯軍反悔的話,那明帝國也可以反悔了。
誰都看得出來,明帝國是偏袒奧斯曼的。
以前是在幕后支持,真激怒了明帝國,變成了公然支持。
這就意味著奧斯曼將會從明帝國獲得大量先進武器,其軍力也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哪怕奧斯曼的軍事工業基礎比法國要差很多,但完全可以從明帝國那邊大量進口成品武器。
人家用石油直接換購就行了,這是西歐所有盟國加起來都無法比擬的天大優勢。
出于盟友的角度,蒂雷納認為只要能夠確保波立、摩拉維亞、波希米亞、奧地利、威尼斯等一圈外圍地區的安全,那么中歐在總體上就是安全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许昌县|
琼中|
永胜县|
莱西市|
定结县|
建阳市|
莱芜市|
大兴区|
荆门市|
仙游县|
嘉善县|
巴塘县|
勃利县|
闽清县|
遂昌县|
广东省|
平度市|
兴城市|
东乌|
天全县|
壤塘县|
佛冈县|
兰溪市|
增城市|
开化县|
增城市|
白朗县|
山阴县|
任丘市|
理塘县|
印江|
辽源市|
宝坻区|
玉环县|
微山县|
江孜县|
忻城县|
泽州县|
石家庄市|
琼海市|
永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