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0章:大清滅亡-《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在群臣的力諫下,經(jīng)過一番深思熟慮,胤禛便決定率領(lǐng)剩余的人馬與百姓,向奧斯曼帝國投誠。
因為對大清來說,已經(jīng)沒有任何退路可言了,大侄子那邊也遭到了西夷的大舉進攻, 眼下已然損兵折將無數(shù)了。
不想投降的話,要么祈求上天,能讓所有敵人瞬間暴斃,要么就只能跟南宋滅亡時一樣,在崖山跳海了……
大清的百年基業(yè)毀于自己手里,或許弘皙也有部分責任, 但大侄子還年輕,不能讓侄子來負主要責任。
這點擔當, 作為其叔叔的胤禛還是有的, 好歹也算是對得起已故的皇兄了。
西歷四月十五日,胤禛便率部向薩利赫投誠了。
薩利赫轉(zhuǎn)述了蘇丹的招降條件,胤禛的爵位與頭銜自降一等。
其國土與所有軍珉均需并入奧斯曼帝國,稅賦每年兩成。
軍隊不會被打散,但必須服從蘇丹陛下的命令與指揮。
飲食與信念方面均不強求,但也須尊重帝國的既定風俗。
如果發(fā)生反叛,帝國將不再接受第二次投降的叛徒。
去清的國級稱為,改稱部落,普魯特河至南布格河地區(qū)為清部落聚居地。
未經(jīng)蘇丹陛下允許,不得擅自離開聚居地,否則一切后果自負。
所有軍事行動均需由帝國制定并執(zhí)行,清部落須無條件配合。
若有敵人進犯聚居地,帝國會在核實后對清部落進行必要的保護。
除了簽字按手印之外,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胤禛等大清高層去伊斯坦布爾覲見蘇丹陛下,當面稱臣,這才算是得到了蘇丹陛下的認可與寬恕。
對胤禛等大清高層來說,等于掙扎了半天, 得到的還是這么一塊地方,而且大清國也不復存在了,降級成部落了。
自己說是清王,其實就是成了部落酋長,不但要仰奧斯曼蘇丹的鼻息,具體事務還要聽從薩利赫的安排。
不窩火是不可能的,但又能如何呢?
東邊是蠻明,西邊是奧斯曼,北邊是西夷,南邊是黑海。
四個方向有三個方向是敵人,剩下一個方向是用來自盡的……
再不投降奧斯曼的話,真是要被這三個敵人給聯(lián)手消滅了。
大丈夫能屈能伸,更何況是大清皇帝?
只是希望奧斯曼方面不要返回,胤禛便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去往伊斯坦布爾的旅程。
乘坐的還是鐵甲艦,這也是有生以來第一次乘坐這種會冒煙的戰(zhàn)艦。
到了伊斯坦布爾之后,胤禛便見識到了奧斯曼帝國都城的規(guī)模與繁華。
尤其是在鐵甲艦停靠在海峽一邊的碼頭上時,胤禛居然看到了蠻明的艦船。
這實在是讓他感到異常的驚詫,想來也難怪, 奧斯曼早就與蠻明走到一起了,不然也不會兩家一起對大清下嘿手了……
“臣胤禛, 叩見蘇丹陛下, 祝蘇丹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剛當了皇帝沒多久的胤禛,好沒享受足群臣的山呼海嘯之聲,便要向他國的元首行跪拜大禮了。
“免禮平身!”
易卜拉欣自然對這個場面心悅誠服,能讓大清皇帝向自己稱臣,這絕對是僅次于蘇丹運河的一項壯舉,往后必定會銘記于史冊。
“愛卿遠道而來,今天又是我們第一次見面,想必心中自然會有很多疑問,但說無妨!”
易卜拉欣在心情好的時候,可以解答任何人的任何問題,只要問題本身不讓他生氣就行了。
“陛下,臣不知本……部落何時冒犯了陛下,引得陛下發(fā)兵……”
胤禛心里當然有很多疑惑,能問個明白也算是沒白挨打了。
“愛卿,奧斯曼與貴部落其實一直合作地還算不錯,然而貴部落是明帝國的敵人,那我們的關(guān)系便會變得很微妙了。”
易卜拉欣坐著從明帝國進口的真皮沙發(fā),舒舒服服地給這位新晉臣子講述原因所在。
“臣不知進攻鄙部落的計劃,莫非是事先商定之事?”
胤禛大概明白了三方的關(guān)系,奧斯曼對大清好壞與否,完全取決于蠻明。
“實不相瞞,確實如此,早在多年之前,在明帝國都城舉辦的世界峰會上,明帝國、本帝國、西歐諸國便商定了對貴部落的戰(zhàn)爭事宜。”
全世界都知道你們的下場,只有你們自己不知道而已。
“那陛下又為何收留鄙部落?難道不會因此而得罪……明……國?”
“收留貴部落,也是明帝國允許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东县|
舟曲县|
德清县|
安阳县|
松阳县|
莫力|
菏泽市|
开阳县|
麦盖提县|
手游|
平南县|
新建县|
车致|
依兰县|
盐山县|
敖汉旗|
紫云|
阿瓦提县|
农安县|
肇州县|
许昌县|
仙桃市|
黄陵县|
佛学|
元谋县|
水富县|
曲水县|
隆林|
昔阳县|
山西省|
廊坊市|
靖远县|
花垣县|
广灵县|
龙里县|
剑河县|
阜平县|
义马市|
阳高县|
龙山县|
阳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