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4章:甲板戰艦-《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大明海軍不像空軍是完全從零開始的,但在朱慈烺接手時便已經落后于西方了。
為了提高海軍艦隊的規模與戰斗力,朱慈烺可謂是不遺余力且耗費巨資。
在完成第十三批次(1709-1717)的造艦計劃之后,大明海軍已經擁有十四艘戰列艦(兩艘沙恩霍斯特、十二艘國王),四十四艘巡洋艦(二十四艘布呂歇爾、二十艘俾斯麥),一百三十五艘驅逐艦(十八艘定遠、一百一十二艘吉野),八十八艘護衛艦(四十二艘來遠,四十六艘致遠)。
較于一七一零年時,減少了四艘俾斯麥、八艘定遠。增加了兩艘沙恩霍斯特、六艘國王、四艘布呂歇爾。
可見,大明海軍正在逐步淘汰艦齡較大的鐵甲艦,并在逐步提高單艦的排水量與戰斗力。
退役的戰艦也不是在港口限制或者拆除,那無疑是暴殄天物,而是直接在修繕之后以友情價賣給盟友了……
路易十四看不上二手貨,但其他國家的元首,尤其是囊中羞澀的那部分人,對于便宜的鐵甲艦可是趨之若鶩。
想買到排水量較大,可艦齡相對小一些,譬如服役二十年左右的大型鐵甲艦,也只有在朱慈烺這里才能買到。
同時,某皇帝也想通過這招來刺激一下某歐皇,省得沒事就浮想聯翩,甚至患上受迫害妄想癥!
根據朱慈烺的自行規定,凡是與大明關系友好的國家,都可以享受以優惠價格購買一艘五千噸以上的鐵甲艦的待遇。
四艘俾斯麥與八艘定遠就是這么賣出去的,不過優惠價也不是白菜價。
二手定遠最低也要一千萬銀幣,二手俾斯麥達到一千五百萬銀幣。
無非是可以分期付款,二十年貸款,年息百分之五。
能以首付五十萬銀幣就獲得一艘四級鐵甲艦,對其他國家的元首們當然是極其具有誘惑力的。
為了面子,買回去當作自己的坐艦及艦隊的旗艦,也是非常劃算的事情。
凡是有海岸線的國家,其元首都愿意掏這筆錢……
為了表彰在瓜分波立時的密切配合,朱慈烺就給予利奧波德、小腓特烈、卡爾仨人,每人以首付七十五萬的價格,購買一艘五級鐵甲艦的待遇。
神圣羅馬帝國的海岸線并不長,而且都位于北海與波羅的海,對大型鐵甲艦的需求并不十分迫切。
但能以優惠價采購一艘萬噸級巡洋艦,利奧波德還是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尤其是看到很多比神圣羅馬帝國的國力弱得多的小國元首的坐艦,居然比自己國家噸位最大的鐵甲艦還大,這就讓利奧波德無法接受了。
在港口停泊在一起時,那些大型坐艦簡直就是在公然炫富,深受刺激的利奧波德也就沒啥考慮的余地了。
小腓特烈對鐵甲艦沒什么興趣,但通過對波立的戰爭,以及瑞典在明帝國的扶持下,成為了無可爭議的北方霸主。
…
那么對自己的勃蘭登堡-普魯士來說,獲得明帝國皇帝的支持就非常重要了,起碼絕對不能成為明帝國的敵人。
就算壓縮陸軍的開支,也要先買一艘萬噸級巡洋艦,算是對明帝國皇帝的示好之舉了。
在開發波利斯卡銅礦,獲得分紅之后,采購巡洋艦對普魯士的財務壓力倒也不是很大。
卡爾則是三人之中,真正愿意繼續采購大型鐵甲艦的。
對瑞典海軍來說,只有不斷增強自身實力,才能持續鞏固住瑞典的北歐霸主地位。
瑞典海軍以前是以一級和二級這樣的小型鐵甲艦為主的,由于財務的原因,只能采取如此的采購措施,來維持海軍的鐵甲艦數量。
在與明帝國結盟,并且在獲得了一連串勝利,尤其是消滅了波立之后,瑞典海軍的戰略就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如今的波羅的海等于由瑞典、丹麥、普魯士、明帝國,這四家來瓜分,實際上則是一大三小。
卡爾當然不會傻到聯合另外兩小去挑戰那一大,也就是明帝國波羅的海艦隊。
最明智的辦法就是繼續向明帝國靠攏,持續擠壓另外兩家的生存空間。
明帝國波羅的海艦隊的基地就是波羅堡,常駐艦隊就是由一艘七級鐵甲艦、兩艘六級鐵甲艦、兩艘五級鐵甲艦、四艘四級鐵甲艦、四艘三級鐵甲艦組成。
可以看出,整個艦隊里沒有四千噸級以下的小型鐵甲艦,全部都是大中型鐵甲艦。
業內人士對這樣的艦隊的作用都很清楚,這支部署在波羅的海的艦隊并不是用來打仗的,而是起到武裝震懾的作用。
不論各方,只要不攻擊明帝國的船隊,保持貿易航線的安全,那大家便可以相安無事,一起賺錢。
否則……
距離波羅的海艦隊最近的是明帝國地中海艦隊,鐵甲艦的種類配置幾乎與前者別無二致。
兩行字艦隊,一個位于北歐,一個則處在南歐,幾乎無法在短時間內幫助對方。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奉化市|
阿城市|
三明市|
富蕴县|
当阳市|
桃园县|
佛坪县|
锡林郭勒盟|
芮城县|
赤水市|
报价|
永定县|
南郑县|
临湘市|
道孚县|
和硕县|
扶绥县|
舟曲县|
旺苍县|
清原|
闵行区|
专栏|
西华县|
喀什市|
台江县|
新密市|
南涧|
浙江省|
泾阳县|
白山市|
双峰县|
蒲江县|
伊吾县|
西乌珠穆沁旗|
内江市|
平塘县|
庄浪县|
永济市|
精河县|
措美县|
新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