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352章:百歲壽辰-《明末黑太子》


    第(3/3)頁

    這也就意味著未來七十年,每年都要遷走約兩百萬人。

    由于鐵路與船隊皆已齊備,運力方面倒是不存在多大問題。

    只要朱慈烺點頭,便可以將百姓們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海外去定居。

    目前,北地由于鐵路與本土相連,距離又很近,已經成為了接收移珉最大的地方。

    如今約有七千萬移珉以及在當地出生的后代在北地生活,其中的大部分人口都生活在北地的南部沿線地區。

    烏拉爾山以西的第聶伯河、頓河、伏爾加河流域,以及靠近瑞典南部的明斯克地區,是新移珉最喜歡的落腳點。

    這些地方水資源豐富,完全不用擔心出現旱災,土地相對肥沃一些,氣候也與大明本土北方接近,故而很受新移珉們的歡迎。

    第聶伯河中下游、黑海北岸以及亞速海沿岸地區,則是軍屬們的首選地方。

    當地駐軍自然是到哪些地方的土地最好,也就當然會將這些土地留給自家人使用了。

    這種屯墾模式也便于大明帝國迅速消化這片肥沃的黑土地,將這里永久控制在自己手中。

    在朱慈烺看來,邊境附近的安全最為重要,屯墾是最佳的應對方式,經濟實惠,還能解決軍屬就業問題。

    未來七十年,不但要繼續向北地大規模移珉,還要增加每年的移珉規模。

    北地的面積如此之大,哪怕讓遷移過去的百姓都生活在北緯六十度以南,也就是波羅堡以南地區,加上中亞那一塊的話,也足以安置并養活五億以上的百姓。

    至于東地和南地,朱慈烺當然同意倆兒子的請求,他們不愿意接收移珉都不行,說不定立刻就取消之前給予他倆的權利。

    只要海運能力允許,每年向這兩大塊地方移珉一百萬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每艘船搭載一千移珉,兩千艘遠洋商船便可以完成這個任務了。

    返程的時候還能裝滿兩地的土特產,完全不會讓船隊虧本。

    向南美那邊的移珉也不能放松,

    必須持之以恒,移珉速度與規模與兩外兩地等同。

    鄭芝龍、鄭成功父子也不用擔心,福建當地人的大部分都會被遷往西地。

    愿意去西地的其他省份的人也可以過去,只要有意愿去海外,昊菁皇帝便會支持。

    本土越窮地方的百姓,就越要先被遷往海外去定居。

    像山多耕地少,還生活在地震帶上的四川百姓,留在當地干嘛呢?

    南方丘陵地區的百姓,夏秋季節還要頻繁遭受洪災。

    換個地方生活,那就等于直接脫貧致富了。

    經過戶部的統計,遷往海外定居的百姓,極少出現繼續貧困的情況。

    只要獲得了足夠面積的土地,家里還有適齡勞動力,最起碼糧食是夠吃的,不會忍饑挨餓。

    不遭受地震或其他天災的話,多半也就不會因此而失去家里的勞動力了。

    昊菁皇帝會盡量讓自己的子珉生活在環境相對好一些,也安全一些的地方。

    像四川這種的地方,只要地震一次,震級超過五級,朝廷就肯定要拿出上千萬銀幣來賑災。

    五級地震看似強度不大,但那是對后世來說,眼下大明尋常百姓的房屋是抵擋不住這種等級的地震的。

    發生八級地震,受災人口達到百萬以上的話,    那就等于給大明國庫造成了毀滅性打擊……

    故而朱慈烺力主向海外大舉移珉,看似費錢,實則是為了省錢!

    移珉越多,省錢就越多。

    像原本以為自己的老家這邊沒事的南直隸江北地區的百姓,被告知自己生活在地震帶上之后,不由也慌了神。

    大家原本是不相信的,很多東林后代甚至認為這是某曝君的信口雌黃。

    結果一查史書,發現這片地方確系時有地震發生。

    震級倒是一般不大,但絕對不排除發生大地震的可能。

    凡是有關系的富紳在打聽到內幕消息之后,要么遷往更南的長洲與錢塘那邊去,要么直接去北都,甚至海外避難了。

    只要不是鋼筋水泥的建筑,一次地震讓一家人絕戶都是可能的。

    有了前車之鑒,惜命的富紳當然不會留在原地坐以待斃……最近彈窗厲害,可點擊下載,避免彈窗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吉县| 秦安县| 韩城市| 新巴尔虎右旗| 正定县| 灌南县| 如皋市| 衡水市| 金平| 武鸣县| 永昌县| 南丰县| 岳西县| 南通市| 蓬溪县| 佳木斯市| 墨江| 宁南县| 邵阳市| 梅河口市| 全南县| 金平| 石门县| 疏附县| 陵水| 长乐市| 滁州市| 工布江达县| 宁南县| 冀州市| 民权县| 竹北市| 阿拉尔市| 石狮市| 雅江县| 隆德县| 青海省| 孟连| 安宁市| 杨浦区|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