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2章:哥本哈根-《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在不投入陸軍地面部隊的情況下,光憑海運過來的四個陸戰旅的兩萬人在兵力上難免會捉襟見肘。
揭暄早已讓另外四個陸戰旅搭乘火車,經北線鐵路抵達波羅堡,由波羅的海艦隊掩護,在目的地與主力艦隊匯合。
一次投入八個陸戰旅,那就可以同時進攻日德蘭半島與西蘭島了,完全不需要鄭軍與印加軍隊的幫助了。
揭暄不會給對方從陸路通道向南跑路的機會,直接派四個旅從日德蘭半島南部登陸,切斷半島與梅克倫堡-什未林公國之間的聯系。
其中兩個旅負責卡死東西兩側的路口,另外兩個旅則實施從南向北平推的任務。
從波羅堡運來的兩個陸戰旅則在半島北部登陸,與南邊的兩個旅進行南北對進。
揭暄手里最后兩個旅人馬,跟隨艦隊一起進攻位于西蘭島東部的哥本哈根。
只用兩個陸戰旅就要滅掉對方的都城,聽起來顯得無比狂妄自大。
在研究過當地的地圖之后,揭暄這么安排也是有把握的。
就怕對方在陸戰旅還沒正式參戰之前,便會繳械投降了。
哥本哈根的對岸就是瑞典的赫爾辛堡,兩城僅隔著厄勒海峽。
原來那里也屬于丹麥,后來被瑞典奪取。
在丹麥失去了位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土地之后,弗雷德里克四世深感都城很容易遭受瑞典軍隊的圍攻,便下令將哥本哈根修建成一座要塞化的城市。
該城擁有內外兩道城墻,外側城墻高度超過五米,厚也超過五米,在城墻上可以部署重炮,用來轟擊來犯的敵艦。
內側城墻高七米有余,主要同于在外側城墻失守之后,守軍還能繼續抵抗,并伺機奪回外城。
后來隨著城市的發展,由于廉價的地皮,很多住宅樓都建到了城外,兩道城墻在一段時間里也就只能起到象征性的意義。
但今天,毫無疑問,它們終于等到了屬于自己的用武之地,而且……
面對山呼海嘯一般的大明海軍艦隊齊射,不論是內側還是外側城墻,似乎都已經處于風雨飄搖的階段了。
揭暄集中了十二艘戰列艦和三十六艘巡洋艦的主炮,對著哥本哈根東側城墻就是一頓猛轟。
在某些時候,越是使用簡單、粗暴、不講理的方式,就越發的有效!
講理?
講什么理?
之前昊菁皇帝已經給予了對方足夠長的思考時間,對方卻并不買賬。
既然不給大明帝國皇帝面子,那大明海軍就將面子和里子一并討回來好了。
被四十八艘上萬噸的主力艦猛轟是啥感覺?
東側城墻的守軍一定非常清楚!
對方第一次齊射打過來,就跟地動山搖一般刺激!
看似厚實堅固的城墻,直接被鑿出了可以鉆進去人的大窟窿。
等到十次左右的齊射之后,城墻外表的磚石都被炮彈轟得紛紛掉落,露出里面的夯土結構。
夯土可以很好地吸收炮彈的動能,但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而且要看對付的炮擊規模與程度。
至少哥本哈根的城墻,并不是用來抵擋上萬噸級的主力艦的主炮的。
經過了三十多輪的炮擊之后,外側城墻已經被轟出了一個寬約百米的缺口。
此時還輪不到陸戰隊登場亮相,揭暄在第一天甚至沒有派人登岸的打算。
對方還存心負隅頑抗,己方又何必強攻城頭呢?
陸戰隊一上,為了誤傷,自己豈不是等于要停止炮擊了?
恐怕那些丹麥人就有這個打算呢,那就更不能讓其如愿以償了。
在艦隊瘋狂炮擊城墻之際,勇敢的丹麥皇家空軍立刻出動了近五百架戰斗機。
希望用空襲的方式來摧毀一些戰列艦或者航空母艦,給來犯之敵當頭一棒。
結果在艦載機部隊和艦載防空跑的阻擊下,參加空襲行動的四百九十五架丹麥戰機只有十五架幸免遇難,其余全部被擊落。
丹麥飛行員從未見過戰斗力如此強悍的對手,哪怕也裝備了雙發重型戰機的法國空軍似乎也不具備敵人的實力。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凤县|
巴彦淖尔市|
锡林郭勒盟|
敦化市|
满洲里市|
张掖市|
新丰县|
阜阳市|
平泉县|
砚山县|
无锡市|
合作市|
和平区|
田阳县|
耿马|
鸡西市|
汨罗市|
定兴县|
广德县|
旬阳县|
周宁县|
汝南县|
七台河市|
弋阳县|
石狮市|
台山市|
汉川市|
榆林市|
香格里拉县|
响水县|
焦作市|
贵溪市|
杭州市|
吴忠市|
南召县|
昆山市|
鸡东县|
松阳县|
汉阴县|
福州市|
旬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