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7章:戰爭號角-《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大明王師的每個裝甲旅和機械化步兵旅均下轄一個炮兵團,編有一個重炮營、一個火箭炮營、一個反坦克炮營。
重炮營裝備三十六門由卡車拖拽的一七一毫米重炮,火箭炮營則裝備三十六門“正德”火箭炮。
反坦克炮營則裝備三十六輛可以高速機動作戰的八輪式裝甲車,安裝了一門六十五毫米炮。
除坦克之外,全旅的火炮看似不是很多,但有了空中掩護之后,這樣的配置基本上就夠用了,上次實戰中還有些許富余。
因為一個軍就編有一個裝甲旅、三個機步旅、兩個騎兵旅,裝甲旅和機步旅總計裝備七百二十輛坦克。
假設敵軍想要阻擋某個軍的強勢推進,就算大明王師沒有空中掩護,對方想要阻擊成功,也得擁有兩三千輛坦克才行。
原因就是明軍在坦克性能方面占據極大的優勢,不但炮彈是鎢頭穿甲彈,在觀瞄儀器方面也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此前的基礎上,再假設一下,神圣羅馬帝國可以同時阻擊五路明軍的進攻,那就意味著需要裝備上萬輛坦克。
單憑其自行制造的話,一年生產三千輛,三年之內達到九千輛,加上其他國家給予的軍事援助,倒也能夠湊出來。
但隨著九號坦克的列裝,對方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數量優勢,便會被迅速抵消掉了。
九號坦克的主炮射程可達兩千五百米以上,每車備彈均達五十枚,若是情況緊急,還可增加一些備彈。
車體與炮塔的前側和左右兩側均可安裝裝甲插板,相當于給坦克穿上了一件防彈衣。
一輛正面裝甲厚度超過一百五十毫米,側面裝甲厚度達到一百毫米的坦克,在本時代的戰場上,沒有遭到空中打擊的話,那幾乎是無敵般的存在。
昊菁皇帝下令裝備這種重型坦克,就是希望看看耗費巨資造出來的玩意,在實戰的時候,到底能不能做到一炮一個“小朋友”……
在完全理想的狀態下,兩百輛備彈均達到五十枚的九號坦克,便可以干掉對面一萬輛移動廢鐵垃圾了。
但這僅僅是非常樂觀地假設而已,實戰就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了,連空軍都不敢打包票說能包圓對方的所有坦克。
當然,九號坦克的出現,倒是實現了大部分裝甲指揮官的夢想,那就是讓麾下的坦克在戰場上橫沖直撞,所向披靡!
盡管每個裝甲旅分到的九號坦克都只有四十輛而已,但戰術使用得當的話,的確可以在戰場上發揮出以一當十,甚至當二三十的效果。
遠射挨個點名,中距離邊打邊撤,然后蹲在二線打冷槍,那真是讓車組感到無比的舒爽,一場打下來,沒有拿到五個戰果都不好意思跟其他車組打招呼。
不給對方近戰的機會倒不是害怕被摧毀,更不是怕死,而是擔心被打壞懸掛系統,履帶倒是容易修理,但主動輪或負重輪壞了,那就費事了。
出勤次數越多,與敵人切磋的機會也就越多,戰果也就可能越多,只要長腦子的人就能想明白這個道理。
這種設想是沒問題的,但實際情況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當從戰場上敗退下來的神圣羅馬帝國殘兵敗將將自己的所見報告給約瑟夫皇儲,后者原本較為樂觀的心態就有點受挫了。
在開戰之前,陸軍已經裝備了近三百輛“帝國衛士”、一千兩百余輛“十字軍戰士”、兩千多輛“圣騎士”。
加上法國、荷蘭、瑞士、丹麥等國的援助,陸軍現役坦克總數高達六千輛之多,已經有了與黃皮猴子以較高低的力量。
更何況工廠每月還能下線五十輛“帝國衛士”、兩百輛“十字軍戰士”、兩百輛“圣騎士”,一年便可下線坦克五千四百輛之多。
要不是上次戰爭對本土的破壞力太大,導致工廠產能與項目研發遭受了雙重打擊,帝國早就可以攢出上萬輛坦克了。
若是第二次戰爭的時間推遲一年以上的話,約瑟夫認為己方也是可以具備抵擋黃皮猴子再次入侵的能力了,可惜……
好在近期,帝國還能獲得一批軍事援助,至少可以拿到一千輛坦克和一千架戰機,多少可以彌補開戰前幾天的損失了。
為了安全起見,約瑟夫皇儲還讓一些重要的軍工廠都搬遷到靠近法國或荷蘭邊境的敵方,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被轟炸的幾率。
而現在,他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地拖延時間!
戰爭持續的時間越長,就對己方越發有利。
更上次一樣,如果能夠拖到夏季,可能疫病會二次爆發……
現在看起來,或許疫病比上萬坦克或戰機更好使!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锦屏县|
大竹县|
剑河县|
竹溪县|
洛川县|
依兰县|
资中县|
武宁县|
镇赉县|
土默特左旗|
靖宇县|
巨鹿县|
上饶市|
高淳县|
比如县|
新营市|
苏州市|
焦作市|
贺兰县|
琼海市|
津市市|
葵青区|
马山县|
名山县|
诏安县|
黎川县|
营口市|
庐江县|
万载县|
南通市|
巴林左旗|
宽城|
贞丰县|
顺义区|
屏山县|
阿尔山市|
仁布县|
丹棱县|
平武县|
瓮安县|
乌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