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0章:恐懼大明-《明末黑太子》
第(2/3)頁
從一七三五年六月一日開始計算,五年內完成換地,也就是到一七四零年完事。
由瑞典國王卡爾十一世作為公證人,如其中的一方違規,在換購土地上不完成撤軍,那么將一次賠償給另外一方一億銀幣。
簽約之后,雙方都得到自己認為滿意的東西。
荷蘭再也不用擔心歐陸戰火的問題了,可以專心經營不列顛島了。
法國也得以進一步擴大歐陸國土的面積,并獲得了一塊位于南美的屬地。
這則交易算是皆大歡喜,剩下的就是從涉及到的地盤上遷走移珉了,無非是費點事罷了。
已經在法屬不列顛島上定居的法國缺然不愿意輕易搬到荷蘭本土去,架不住歐皇陛下給他們提供了免稅十年搬家條件。
留在當地也可以加入荷蘭國籍,但稅費是必須要正常繳納的,相比之下,當然搬到對方的地盤上更為劃算。
荷蘭人里也有故土難離的,但一想到今后要接受歐皇的控制,這些人留在老家的意愿就土崩瓦解了。
法國不同于荷蘭,雖兩國的君主都有一定的話語權,可法國是皇帝指使內閣的模式,荷蘭則是執事受制于議會的模式。
在法國,皇權至高無上,這是黎塞留任首相時期便定下的規矩,深得年幼的路易十四的歡心,歷經馬薩林與柯爾貝傳承下來,如今變得越發的鞏固。
荷蘭就大不一樣了,即便是有充足的理由,威廉三世也要在議會上當著七省議員的面,明情況,議會投票通過之后方可授權其執校
在荷蘭,某項提按在議會上通不過還可以進行辯論,然后暫時擱置一下。
換成法國,有人從中作梗的話,那就可能倍視為與皇帝為敵了,尤其是在透視團伙第二次作死之后。
歐皇陛下認為此前自己對這個團伙過于仁慈了,這才導致了在明帝國皇帝來訪之后,居然遇到了這么大的糗事。
兩位皇帝在凡爾賽宮差點被對方給雙殺了!
在收拾了該團伙的大部分成員之后,凡是現在還敢露頭與自己對著干的,路易十四都會認為對方是該團伙的余孽!
現在路易十四對該團伙沒什么耐心,就是采用零容忍的策略,見一個抓一個。
想解釋也容易,進去再!
看不慣路易十四的做派,可以去法屬非洲或者印度生活。
最不濟也能換個國籍,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外國人。
荷法換地的事情僅僅局限在兩國之間,除了瑞典當公證人之外,不涉及第四方。
神圣羅馬帝國與明帝國、奧斯曼帝國之間的大戰,原本也不會涉及到第四方。
然而隨著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六世自愿抨擊明帝國,并將本國卷入戰爭,戰爭的規模就比之前大一些了。
奧斯曼帝國這次又投入了包括四十萬清軍在內的九十萬酋長國仆從軍,使得神圣羅馬帝國在南線面臨著空前的軍事壓力。
除去北上前往德意志南部地區進行劫掠的四十萬清軍之外,其余四十萬奧斯曼軍隊分成兩路。
西路軍包括禁衛軍一個裝甲旅、四個機步旅,以及三十萬漢軍步兵和炮兵,目標就是宿敵的都城維也納。
東路軍也下轄禁衛軍一個裝甲旅、四個機步旅,還附有十萬羅剎步兵和十個旅約五萬饒巴爾干部隊。
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波斯尼亞人各有三個步兵旅,阿爾巴尼亞人組成了另外一個步兵旅。
這十個步兵旅的戰斗力比羅剎步兵沒高到哪去,也只能打打順風仗而已,易卜拉辛也不指望他們打硬仗。
因為東路軍的目標是攻取布拉迪斯拉發,這里的城防遠遜于維也納,而且有空軍支援,加上之前成功占領過該城,所以進攻難度比較。
盡管如此,十五萬仆從軍還是被布拉迪斯拉發的守軍打死打傷近兩萬。
如果不是身后有禁衛軍壓陣,此時已經向南敗退下去了……
好在布拉迪斯拉發距離維也納很近,東路軍可以隨時得到西路軍的支援。
易卜拉辛還在后方給他們準備了十個旅的巴爾干步兵,雖戰斗力仍舊不高,但架不住可以上去湊數。
不同于明帝國的軍隊,明帝國皇帝雇傭倭軍只是為了省錢,奧斯曼軍隊兼顧人海戰術與火力優勢。
哪招管用就用哪招!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蓝山县|
桃园县|
灵台县|
灵武市|
清流县|
岐山县|
泉州市|
浮梁县|
金门县|
太保市|
黄大仙区|
沧源|
永济市|
轮台县|
白沙|
库车县|
香格里拉县|
柳河县|
荆门市|
密山市|
南京市|
建阳市|
治多县|
博白县|
宝兴县|
望江县|
四子王旗|
九台市|
泾阳县|
芜湖市|
喀喇|
商水县|
凌源市|
雷山县|
新宁县|
桦南县|
习水县|
满洲里市|
伊金霍洛旗|
汨罗市|
剑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