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1章:雙皇決裂-《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為確保越發(fā)強大的明帝國在戰(zhàn)后不會有非分之想,由歐皇路易十四提議,戰(zhàn)后參與瓜分神圣羅馬帝國的各方需要簽署一份安全保障協(xié)議,以確保各方利益不受損失。
也就是法蘭西帝國、明帝國、普魯士公國、漢諾威公國、梅克倫堡-什未林公國、奧斯曼帝國這六國的元首簽署戰(zhàn)后承認(rèn)歐洲大陸既定版圖格局的互不侵犯協(xié)議。
既然被老朋友擺了一道,那么朱慈烺也就“投桃報李”地送了一個人情,那就是提議在戰(zhàn)后將普魯士公國、漢諾威公國、梅克倫堡-什未林公國升級為王國。
這兩個公國的元首此前都是接受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冊封的,既然神圣羅馬帝國在戰(zhàn)后不復(fù)存在了,那么就沒必要繼續(xù)保留其冊封的頭銜了。
比收買人心,路易十四還差得遠呢!
梅克倫堡-什未林公國由弗里德里希·威廉公爵和他的叔叔阿道夫·弗里德里希二世公爵聯(lián)合控制,那么這兩個公爵之后即可升級為兩個國王。
沒啥可奇怪的,邏輯上得通。
既然一個公國里可以由兩個公爵,那么一個王國里也可以有兩個國王。
等某一方絕嗣之后,另一方便可順理成章地繼承其地盤了……
當(dāng)然,對早已放棄一夫一妻模式的歐洲各國的元首們來,沒啥比多生孩子更重要的事情了。
孩子越多,只要不太傻或瘋,那么元首對本國的控制力度就越大,畢竟孩子再怎么折騰也是自家人,總比吃里爬外的白眼狼要強得多。
路易十四是不打算在戰(zhàn)后的歐洲再出現(xiàn)一堆國王的,尤其是攀附明帝國皇帝的國王,如果是依賴法國的,或許還能接受。
然而斷然拒絕的話,那就等于將這個三個作為法蘭西帝國與明帝國緩沖地帶的公國推向了對方一邊。
加上原本就已經(jīng)明顯親明的黑森公國,等于緩沖地帶的四個公國全部倒向了明帝國。
而在法國與荷蘭換地之后,荷蘭便已經(jīng)離開了歐洲大陸。
瑞典偏距北歐,卡爾十一世基本上無意摻和中西歐的事務(wù)。
法國真正能影響到的國家只有瑞士、羅馬、威尼斯,或許還可以加上盧森堡、列支敦士登、圣馬力諾這樣的彈丸國。
明帝國本身在歐洲就有一個強大的盟友奧斯曼帝國,加上四個公國的話,在戰(zhàn)后將對法國產(chǎn)生壓倒性的優(yōu)勢。
這是讓路易十四感到巨大威脅與壓力的局面,能夠拉攏到漢諾威公國與梅克倫堡-什未林公國,并盡量讓普魯士保持中立,對戰(zhàn)后法國的發(fā)展至關(guān)重要。
經(jīng)過審慎考慮,路易十四最終也只能同意他們從公爵升級為國王,但對應(yīng)的條件就是必須承認(rèn)今后歐洲只有一個皇帝,而且必須接受他本饒冊封才校
對腓特烈等人來,接受兩個條件并不會對自身造成多大的損失,好歹自己也能從公爵混成國王了。
與會的黑森公爵卡爾一世對封王的事情完全不感興趣,不然早就花錢買下一個選帝侯的頭銜了。
由此,各方最后的實際邊界線也確定下來。
符騰堡、巴伐利亞、奧地利、波西米亞這四塊寶地都會落到出力最大的易卜拉辛之手,讓這位蘇丹非常滿意。
路易十四將得到漢諾威公國以南與黑森公國以西的所有土地,腓特烈也能獲得半個薩克森。
朱慈烺倒是沒多要,只是與奧斯曼平分了摩拉維亞,以及原波蘭南部地區(qū),再就是薩克森南部,以保證國土可以一直延申到黑森公國。
這就是讓黑森公爵卡爾一世獲得安全感的保障措施,只要邊界對面駐扎著明軍,甭管數(shù)量多寡,都可以極大地增強卡爾一世的自保信心。
落實到地圖上,這就是一條向西延申的走廊而已,但只在大明帝國國力強盛的時代,就沒人敢惦記這塊地盤。
對于波蘭南部的巨型銅礦,朱慈烺還會維持原來的分配方案,無非是大明得到了原來屬于神圣羅馬帝國的那份分成而已。
因戰(zhàn)爭延誤的分成,朱慈烺都將以現(xiàn)銀的方式補償給腓特烈與卡爾十一世,不會讓兩個盟友因此而遭受錢財上的損失。
一頓安排之后,各方的利益均得到了滿足,這次峰會就算是以皆大歡喜的方式落下帷幕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西省|
兴仁县|
三河市|
安宁市|
客服|
青冈县|
皮山县|
渝中区|
临武县|
墨江|
新河县|
安顺市|
朝阳市|
聂拉木县|
玛多县|
廉江市|
收藏|
临颍县|
米脂县|
晋城|
廉江市|
惠来县|
锡林浩特市|
罗甸县|
闽清县|
广水市|
万州区|
连州市|
常宁市|
南木林县|
乌海市|
沐川县|
新营市|
叶城县|
新兴县|
磐安县|
龙门县|
龙川县|
大田县|
嘉鱼县|
丽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