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2章:三道防線-《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聯軍就是使用如此簡單、如此粗暴、如此不給對方任何機會的戰術,讓當地土著們知道他們所面臨的對手是何等的厲害!
作為那不勒斯王國最大的城市,那不勒斯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負責防御該城的第一軍盡管挖掘了大量掩體,并使用了建筑的地下室。
可還是未能阻止聯合艦隊將該城毀于一旦,此前部署的上百門岸防炮的作用趨近于零。
開火近三個時,可惜一艘敵艦都未能擊沉,反而被聯合艦隊給團滅了。
凡是前期使抵那不勒斯近海的明軍戰艦全部都在萬噸以上,這么做的目的就是防止對方用岸防炮攻擊自己。
巡洋艦與戰列艦的防御能力明顯超于驅逐艦和護衛艦,就算躲不過去,硬生生地挨上幾炮也無關痛癢。
不能守軍無能,他們的確擊傷了多達十余艘的明軍戰艦,不過由于岸防炮的口徑不大,殺傷力自然是很有限的。
別給艦體的裝甲打出個凹坑,就算是打掉一塊油漆,那就算是他們沒白練,正所謂有毛不算禿嘛……
大明海軍一向訓練有素,特別是主力艦隊,每戰都不敢松懈,否則艦長就得先被降級甚至開除。
守軍的挑釁型的反擊沒給主力艦造成重創,反而引起了戰艦上下的興致,對方在哪里開火,戰艦就向哪里打擊。
無敵很寂寞,沒有對手更寂寞,對方敢跟自己叫板,那真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爾等越是得瑟,老子就越是興奮啊……
海軍不同于陸軍,后者起碼打陸戰基本上不會走空,哪怕是進山圍剿,也能有所斬獲。
在海面上,敢于大明海軍較量的敵人少之又少,因為海軍本身就是個燒錢的兵種。
而且要持續燒錢,起碼燒十年,才能初見成效。
別大明海軍,哪怕想要達到奧斯曼海軍這樣的實力,都要連燒五十年以上才校
沒錢,就只能選擇跑路,進入鐵甲艦時代,想要以弱勝強,可能性幾乎為零。
像無敵艦隊遠征英國,被逆風給耍聊事情,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除了二貨指揮官可能硬剛風暴之外,只要自身實力過硬,海戰就是一邊倒的碾壓!
以那不勒斯土著的實力,最多能用火炮作為岸防炮來表示自己固守的決心。
他們連驅逐艦都沒有,想在海上阻止聯軍的進攻是不可能的事情。
針對敵我實力懸殊的特點,負責指揮第一軍的博納佐利上將決定將火炮分散部署。
有的安排在建筑里,有的移動到面海的山洞里,有的則部署到專門挖掘好的跑位上。
等到對方登陸時,便來個齊射,一舉重創這群不可一世的侵略者!
但是他等不到聯軍部隊大規模登陸,成百上千枚炮彈就先打過來了。
博納佐利上將的目的是先在登陸場阻擊敵人,然后以那不勒斯這座城市為誘餌,與對方展開激烈的巷戰,給予對方重大殺傷之后,迫使其撤退。
然而揭暄的打法就沒按土著高層的設想來走,明軍的戰術是想要奪取城市,必先摧毀城市,讓土著們沒有立足之地,所謂的巷戰也就不存在了。
那不勒斯本身就是一座港口城市,城區全部都在艦炮的射程里,更何況空軍還能出動上千架轟炸機進行地毯式轟炸。
如此大規模的火力覆蓋,如何補充彈藥?
千里迢迢從本土運來?
當然不可能那么費勁!
昊菁皇帝在向易卜拉辛轉讓轟炸機生產線和七級戰列艦建造基數的同時,便將配套的彈藥生產基數也賣給了對方。
易卜拉辛下令在科賈埃利,也就是馬爾馬拉海最東側的港口,興建相關的彈藥工廠,用來生產相關的彈藥。
科賈埃利位于內海,本身易守難攻,又靠近奧斯曼帝國的都城伊斯坦布爾,既便于隨時視察,又可以通過海運送抵戰場附近。
本來易卜拉辛還想將彈藥工廠建在伊斯坦布爾,但被朱慈烺規勸住了,一旦管理不善,彈藥廠發生爆炸,半個都城可就上了……
這不是沒有先例的,啟年間的王恭廠大爆炸就是最好的例子,駐大明的奧斯曼特使當年也親眼見證了這一慘劇,而且留有相關的記錄。
作為檔案,至今還保存在奧斯曼的帝國圖書館里,易卜拉辛看過記錄之后也是心有余悸,這個選擇好懸沒把自己直接送走……
科賈埃利彈藥廠分為三座,陸海空軍各擁有一座,為了以防萬一,在亞細亞半島西側的港口伊茲密爾,還有三座工廠。
現在聯軍使用的彈藥,全部出自奧斯曼帝國的流水線,也不是白拿,全部使用易貨貿易,雙方都不吃虧。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卢龙县|
长乐市|
响水县|
宁化县|
开平市|
哈巴河县|
陆丰市|
温宿县|
张掖市|
松溪县|
绥芬河市|
泸溪县|
龙泉市|
贺州市|
磐安县|
三穗县|
鹤峰县|
浦江县|
浏阳市|
鄂州市|
财经|
钟祥市|
荆州市|
大宁县|
资源县|
湖北省|
大冶市|
仙桃市|
务川|
南郑县|
桑植县|
海口市|
毕节市|
观塘区|
墨玉县|
麻江县|
广水市|
翼城县|
邹平县|
阜平县|
张家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