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2章:海上力量-《明末黑太子》
第(2/3)頁
二型兩棲兩棲攻擊艦高達二十八艘之多,一型兩棲攻擊艦也有六艘。
航母總數為三十四艘,兩棲攻擊艦總數等同,這才是最可怕的存在。
只要昊菁皇帝愿意,大明海軍可以組成三十四個航母戰斗群和三十四個兩棲攻擊群。
為了確保己方的空中優勢,迅速奪取戰場制空權,遠征艦隊通常由四到六艘航母組成多航母戰斗群,配合戰列艦與巡洋艦,也能確保艦隊自身的安全。
按照揭暄在十年前制定的發展計劃,海軍主力艦只需要保持九級、八級、七級戰列艦各八艘即可。
在財務吃緊的情況下,可以將所有七級戰列艦退役或者轉讓給盟友,只保留十六艘戰斗力較高的戰列艦即可。
重點發展航空母艦,尤其是滿載排水量超過五萬噸的大型航母,通過削減其他作戰艦艇,力爭每十年采購兩到四艘大型航母。
該書一經出版,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沒多少人,包括海軍業內人士,都沒想到明帝國的海軍居然發展到了如此可怕的程度。
戰列艦數量等于身后的第二、第三、第四之和,航空母艦的數量等于后三國的八倍。
更重要的是,明帝國海軍著力發展排水量達到三萬噸的大型航母,更別還剛剛服役了兩艘排水量超過五萬噸的巨型航母了。
在搭載了高性能的艦載機的情況下,這種航空母艦幾乎是不可戰勝的,其打擊半徑可能就超過了三百海里。
根據書上的介紹,該型航母能夠搭載一百五十架“火烈鳥”戰斗機,或者八十架“火烈鳥”戰斗機與三十五架“黑腳信翁”攻擊機。
刨除這種可怕的海戰武器,單算可以搭載八十架“火烈鳥”戰斗機的中型航母,二十八艘航母的艦載機總數就超過了兩千兩百架。
以明帝國海軍航空兵的素質來,如此之多的“火烈鳥”便可以摧毀一個實力中等的國家的空軍了。
這下大家都明白了,明帝國大幅度裁撤戰列艦的真正目的就是為了發展航空母艦。
通過對丹麥與羅馬的戰爭表明,這種海戰武器搶奪制海權的效率遠超戰列艦。
盡管航空母艦與戰列艦的單挑式的戰斗還沒有發生過,可是軍事評論員都傾向于前者獲勝。
與新航母亮相的還有全新的艦載機——軍艦鳥!
海軍飛行員總是抱怨“火烈鳥”的進場速度太快,在陸地機場起降看不出來,但在大洋之上,這個缺點就很明顯了。
海軍也鮮有為轟炸機高空護航的任務,通常都是在中低空爭奪制空權或者對海面上的敵艦發起攻擊。
要求低速時較為可控,中低空盤旋性能優異,能夠迅速俯沖和爬升,航程越大越好,并不要求高空高速。
于是海軍便與空軍在第三代螺旋槳戰機上分道揚鑣了,后者委托軍事科學院航空部,研發出了“火烈鳥”的升級版——犀鳥,還影黑腳信翁”的升級版——灰頭信翁!
在“火烈鳥”戰斗機服役十年之后,通過對繳獲的法國與神圣羅馬帝國聯合研發的“隼”式單發戰斗機的研究。
科研人員認為這種戰斗機的綜合性能相當于己方的“火烈鳥”百分之七十到七十五左右,假以時日,進行升級改進,便可超過“火烈鳥”了。
此時已經完成研發全階段的“犀鳥”便可以量產,并陸續裝備空軍各部了。
“火烈鳥”的發動機功率為五百八十二馬力的發動機,巡航時速可達每時接近三百公里,航程一千五百公里,戰斗全重兩千五百公斤。
“犀鳥”作為其次代機型,安裝了一臺一千兩百六十五馬力的發動機,動力翻了倍,最高時速可達五百公里,在航程與升限方面均超過前代機型。
昊菁皇帝允許新款戰機批量生產的前提條件,就是要完全碾壓己方的前代機型與敵方的現代機型。
若是沒有太大的性能優勢,那還新研制干嘛呢?
新瓶裝老酒,不成了換皮膚了么?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郧西县|
新密市|
旌德县|
吴忠市|
林口县|
东平县|
秭归县|
闸北区|
池州市|
乳源|
碌曲县|
邻水|
射阳县|
南开区|
泸水县|
建平县|
洪泽县|
龙陵县|
古交市|
柳江县|
策勒县|
大洼县|
云林县|
遂平县|
临汾市|
丽江市|
柘荣县|
柞水县|
车致|
阳曲县|
吴川市|
达尔|
敦煌市|
四平市|
当涂县|
沁阳市|
揭东县|
正安县|
凉山|
正宁县|
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