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1章:比誰更傻-《明末黑太子》
第(2/3)頁
這說明有兩種可能,要么是戰報是假的,對方根本就沒有遭到重創。
要么就是戰果還沒有達到讓敵軍艦隊停止登陸的程度,完全不影響對方繼續進攻。
侯賽因更愿意相信后者,因為明帝國控制著全球制海權,是名副其實的海上霸主。
隨著東南沿海地區的逐步失守,侯賽因也意識到了朱慈烺的真正實力。
之前對方所說的獲得了四個大禮包,應該是真的,并未誆騙自己。
自己只擁有一個大禮包,更重要的是,雙方的基本盤實力懸殊。
按照國力來計算,明帝國的國力幾乎是波斯王國的十倍。
即使雙方相差四倍,自己加上師仁與大衛王,對戰朱慈烺、易卜拉辛、路易十四,看起來也沒太大的勝算可言。
之前收留了師仁,結果這家伙真是把自己給坑得不輕,非但沒有幫助自己抵抗明軍,反而直接跑到大衛王那邊去了。
現在本土西北部正在遭到奧斯曼軍隊的進攻,對方投入了大約十五個旅的部隊,而且裝備了上千輛主戰坦克。
以色列軍隊盡管攻入了小亞細亞半島,可是奧斯曼帝國戰略縱深很大,短時間內是不可能被滅國的。
雙方正在拼死爭奪戰略重鎮開塞利及周邊地區,參戰總兵力超過十萬,已經算得上一次大規模戰役了。
作為反攻方,奧斯曼帝國先后投入了三十個旅,以及三千多輛主戰坦克與五千余架作戰飛機。
易卜拉辛將從四個大禮包召喚出來的武器和兵力,幾乎都用來奪回戰略重鎮開塞利。
在奧斯曼海軍的打擊下,以色列海軍已經名存實亡,自然也就無法固守耶路撒冷。
迫不得已,大衛只能將兵力向內陸部署,避開實力強悍的奧斯曼艦隊。
以色列國的版圖也就變成北抵開塞利,南至薩那,東鄰巴格達。
看似不小,其實比此前巔峰時小了一圈,因為西奈半島被奧軍給奪回去了。
以色列海軍的艦艇在紅海及地中海東部地區完全無法活動,只能全部窩在波斯灣。
這個海灣已經成為全球單位面積水域里艦艇數量最多的地方,加上師仁與侯賽因的那部分,總數超過三千艘。
要不是還有這么一個海灣,以色列幾乎將會成為一個內陸國家。
在海軍實力遜于敵人的情況下,向內陸拓展生存空間成了唯一的選擇。
南向拓展至薩那,已經算是極限了,再往南就要瀕臨印度洋了,還會遭到奧斯曼艦艇的打擊。
向東則是底格里斯河,這是與波斯王國的分界線,對方是己方的唯二盟友,這時候不能因為領土爭端犯下低級錯誤。
實際上多虧了野心勃勃的侯賽因覬覦法國與奧斯曼的土地,這才讓波斯與以色列走到了一起,得以并肩作戰。
只要侯賽因愿意繼續對付易卜拉辛,大衛甚至愿意將已經占領的兩河流域都讓給對方。
一旦失去這個盟友,以色列就等于要單挑奧斯曼了,這是大衛不愿意接受的結果。
盡管己方的武器性能卓越,士兵也驍勇善戰,但面對敵人的兵力優勢,還是感覺無比吃力。
以開塞利戰場為例,奧軍的兵力幾乎是己方的三倍,投入的技術兵器的比例也是如此,所以己方才會打得如此吃力。
從繳獲的戰利品上判斷,對方主戰坦克的性能比“梅卡瓦”-4型稍遜一些,但還沒有拉開明顯的代差,兩三炮依然可以摧毀后者。
“山貓”式履帶步兵戰車的電子設備更是優于己方的“猛虎”步兵戰車,己方只有在諸多防空系統方面占據絕對優勢。
正是憑借這方面的優勢,才得以固守開塞利,沒有讓奧斯曼大軍一舉攻下該城。
大衛的目標就是攻占小亞細亞半島,讓這里成為以色列的腹地。
之前打下的阿拉伯半島地區都是沙漠地形,根本不可能種植作物。
就算有油田,那也得把石油或成品油賣出去才能換購到糧食。
但明帝國已經明確表示不會從以色列進口石油及成品油,這就等于無法變現了。
油料只能用來供給部隊使用,師仁倒是來了便可以坐享其成了……
大衛也無法拒絕對方,否則等于自己又多了一個敵人。
師仁也不會白蹭地皮,出動一個機步旅北上助戰。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房产|
无为县|
清苑县|
梁河县|
乌拉特前旗|
商洛市|
凤翔县|
盐源县|
元氏县|
黔南|
彭阳县|
临西县|
泾川县|
静海县|
康保县|
堆龙德庆县|
喀什市|
那坡县|
广水市|
丹阳市|
平凉市|
阿拉善右旗|
永川市|
奈曼旗|
砚山县|
枣阳市|
新营市|
武冈市|
平和县|
兴海县|
淮北市|
清远市|
鄂州市|
长葛市|
康乐县|
阿城市|
桐城市|
益阳市|
石景山区|
溧水县|
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