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1章:拼光一切-《明末黑太子》
第(3/3)頁
就被「梅卡瓦」打得屁滾尿流了!
「梅卡瓦」擁有炮射導彈,本身射程上就比奧軍裝備的新式坦克射程遠得多。
其次,雙方在夜視儀與熱成像儀上的差距更大,奧軍在這方面完全是在別動挨打。
不是T-72的東南歐改進型沒有夜視與熱成像功能,而是這兩種儀器完全是近視眼。
「梅卡瓦」能看兩千米遠,火炮就能打兩千米遠。
T-72的東南歐改進型只能看一千米遠,火炮就算能打兩千米也白扯……
奧軍能取得開塞利大捷,擊退以軍的進攻,完全就是仗著人多勢眾,前仆后繼。
實事求是的說,奧軍在開塞利地區的作戰行動,堪稱損兵折將的典范之作。
召喚出來的匈牙利士兵、克羅地亞士兵、塞爾維亞士兵、羅馬尼亞士兵,加上做為主力的本土人,還有征調來的馬其頓人、阿爾巴尼亞人、斯洛文尼亞人、保加爾人、韃靼人、車臣人……
在協同上就有不小的困難,而且召喚出來的武器裝備與奧軍已經列裝的型號完全不兼容,實際指揮簡直可以用亂燉來兄容。
作戰思路就是利用人海優勢先莽一波,沒打贏的話,等到撤退下來的軍隊集結完畢,找個機會再莽一波。
這便是因為多個禮包與奧斯曼帝國內部交織起來的問題,戰時是這樣,平時也是這樣。
而印加帝國則是以印加人為主體,白人主要負責畜牧,黑人主要負責采礦,管理起來非常容易。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戰場上吃一些敗仗,再損失一些技術兵器,也就不奇怪了。
易卜拉辛此前已經將朱慈烺手里的庫存主戰坦克給買光了,然而仍然滿足不了前線的需要。
按照前線交戰的激烈程度來衡量的話,大致每天都會消耗掉一個裝甲旅的坦克與步兵戰車。
一年算下來,也就是損失主戰坦克上十萬輛了,簡直就是天文數字一般,但絕非夸張。
以軍別的不多,就是導彈多,而且防空導彈都可以用來反坦克。
從開塞利到阿勒頗,奧
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以軍可以以少敵多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認為自己遭受奧斯曼帝國欺壓的庫爾德人幫了大忙。
東至兩河流域,西達阿勒頗戰場,到處都有庫爾德士兵的影子,以色列就是他們的天然盟友。
他們的訴求也很簡單,那就是建立庫爾德國,而且必須由明帝國與瑞典等中立國作為擔保方。
這是易卜拉辛完全不能容忍的事情,在自己家里裂土建國,別說庫爾德人,就算是親兒子都不行!
一旦答應了庫爾德人的條件,那么馬其頓人、阿爾巴尼亞人、斯洛文尼亞人、克羅地亞人、塞爾維亞人都會自動去排隊的!
這么玩下去,別說奧斯曼帝國的歐洲部分,就算是圣城遲早都得丟了……
現在易卜拉辛所能做的,就是不停的催促老朋友交付自己足夠多的先進武器。
恨不得整個明帝國都成為奧斯曼帝國的兵工廠,每天都可以交付己方成百上千的主戰兵器。
反正自己有的是石油資源,這方面堪稱全世界頭一號,完全不需要擔心無力支付貨款的問題。
對于易卜拉辛的請求,朱慈烺一方面答應會讓大明的兵工廠緊鑼密鼓的生產武器裝備,一方面則是聯系自己的老朋友們。
土豪有這方面的需求,誰不感興趣呢?
一手的或許沒多少,二手的總歸剩下不少吧?
反之中東那邊的戰況空前激烈,再好的技術裝備拉上去也就是一次性的玩意。
現在最為高效的辦法就是用龐大的數量優勢去拼光那三個家伙手里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