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最終,瑞麟道:“皇上,一事不煩二主,是不是讓蘇曳……” “朕不想聽到這個名字。”皇帝冷聲道:“兩位愛卿,還有別的事情嗎?” 崇恩一怒,便要抬頭說皇上不要諱疾忌醫之類的話。 但是瑞麟輕輕一拉扯,道:“臣告辭。” 皇帝揮了揮手,讓二人離去。 出宮之后,崇恩道:“瑞麟大人,你為何不讓我說話?這等時候,諱疾忌醫,是他的顏面重要,還是江山社稷重要?” 瑞麟道:“眼下這等情形,和當時九江之戰是一模一樣的。所有人都判斷錯了,唯獨蘇曳是對的。結果皇帝對蘇曳記恨在心,若不是瘋馬案,蘇曳這輩子都沒有出頭之日。而這一次,皇帝的恨意只怕增加了十倍。” 崇恩道:“如此心胸,不似明君所為。” 瑞麟道:“崇恩大人,就算是明君,心中也會記恨的,李世民不是照樣掘了魏征的墓嗎?” “而且還有一點,如果蘇曳此時想要出頭做事,一定會派人通知我們的。他沒有派人來通知,就代表了他的態度。” 崇恩道:“既然如此,你為何又要帶我入宮,舉薦蘇曳?” 瑞麟道:“關鍵就是要造成一個事實。我們舉薦過了,皇上拒絕了。接下來我們什么事情都不要做,靜靜蟄伏便是了。崇恩大人,按照蘇曳所說,這次恐怕是天地劇變,也是最危險的時刻了,我們什么話都不要說,什么事情都不要做,你最好稱病在家,我甚至也要稱病在家。” “我們作為蘇曳的黨羽,現在是非常危險的,如果蘇曳有計劃的話,就等著他的計劃便是了,否則容易死在天亮之前。” 崇恩不由得錯愕,真是看不出來,瑞麟大人這般精明? 之前,崇恩對瑞麟還有幾分瞧不起的,雖然對方是軍機大臣,但沒什么學問,靠筆帖式也是糊弄的。 崇恩道:“那江山社稷怎么辦?” 瑞麟大人道:“說一句誅心的話,都到這個份上了,江山社稷也不在這一時半會了。” …………………………………………………… 次日! 皇帝依舊沒有上朝。 但是,這件事情卻不得不面對了。 總不能任由發酵下去,惡化下去。 軍機領班文慶,沒能熬過去年冬天,病逝了。 這次皇帝召見的,依舊是肅順、端華、載垣、杜翰、還多了一個惠親王綿愉。 “葉名琛誤國,誤朕,把朕騙得好慘!”皇帝咬牙切齒道:“事情該怎么辦?” 眾人不言。 足足好一會兒,肅順道:“皇上,還是要談。” 綿愉道:“不僅要談,還要備戰。一邊備戰,一邊談。” 備戰?! 南方讓誰去打? 曾國藩的湘軍?蘇曳……哦不,王世清的新軍? 還是讓地方團練? 葉名琛手中的幾萬人,已經算是南方很強的一股武力了,前些年把天地會和太平天國的合流都擊敗了,殺了近十來萬人。 結果這幾萬人在洋夷軍隊面前,還是不堪一擊。 “談?派誰去談?”皇帝問道。 肅順道:“倒是有一件事情,欽差大臣匡源剛剛派人傳來的奏章,說已經成功將蘇曳的新軍從九江調離了,并且讓托明阿的江北大營主力盯住了這兩翼新軍,目前沒有什么反彈跡象,王世清呆在新軍的時間比蘇曳更多,所以能夠壓住局面,此人忠厚老實,可用。” 皇帝道:“王世清此人,是朕親手提拔起來的,對他有天高地厚之恩,自然是忠貞可用。” 肅順道:“按照計劃,匡源此時就應該去訓斥蘇曳了……” 幾人一愕,忘記這一茬了。 或許,此時匡源已經去訓斥蘇曳的路上了。 如果要派蘇曳去和英國人談判,讓對方退兵的話。 那肯定要加恩的啊。 哪有奪了別人的兵權,又去訓斥了一頓,然后再去讓人辦事的啊? 肅順道:“皇上,如果想要讓蘇曳去和英國人談判的話,就必須立刻派人阻止匡源了,又或者另外派遣欽差大臣,加恩賞賜蘇曳了。” 皇帝頓時寒聲道:“這天下難道只有蘇曳一個能人了嗎?除了他,難道就沒人去和英國人談判了嗎?這煌煌大清朝,難道就找不到第二個人才了嗎?” “以后,朕不想聽到這個提議,知道了沒有?” 肅順等人立刻躬身道:“嗻!” 接著,皇帝道:“再議一個人,讓他去和英國人談判。務必讓英國人退兵,但是又不要有損國體,不要辱我大清國威。” 眾人頓時頭疼。 這個年輕的皇帝就是這樣,每次都是既要又要。 “你們說啊,應該派誰去和英國人談,找一個經常和洋夷打交道的人,當時蘇曳談得下來,沒道理別人談不下來,大不了可以放松一些條件。”皇帝道。 肅順朝著杜翰望去一眼,你不是最喜歡舉薦嗎?這個時候為何不開口了? 杜翰垂下頭,不言不語。 肅順道:“臣舉薦兩江總督何桂清,他長期和洋人打交道,了解頗深。” 皇帝道:“那就讓何桂清去。” 接著,皇帝道:“用最快的速度,走水路去傳何桂清,讓他先進京覲見,朕要親自耳提面命。” 肅順道:“嗻!” 然后,朝廷很快派出使者,前往通州,走運河南下。 就算這樣,等到兩江總督何桂清回京,覲見皇帝的時候,也已經是十幾天之后的事情了。 ………………………… 而這段時間,整個京師在巨大的震驚之后,很快涌起了一陣風潮。 蘇曳阿哥不是曾經讓英國人無條件退兵嗎? 現在葉名琛搞壞了局面,只有蘇曳阿哥才能力挽狂瀾了。 讓蘇曳阿哥再一次擔起重任,去和英國人談判啊? 當然,這僅僅只是民間的聲音,還有不少讀書人的聲音。 朝堂之上,幾乎無人敢舉薦了。 因為瑞麟和崇恩舉薦過了,結果被皇帝痛斥了。 如今,崇恩大人已經稱病在家了。 瑞麟聽說身體也有恙,可能也要支撐不住,要稱病了。 最終穿出風聲來,前去談判的是兩江總督何桂清。 此人長期和英國人交往,甚至是英國人的老朋友。 朝廷也趕緊借機吹風,說何桂清比蘇曳更加適合,他不僅更加老成持重,而且在英國方面也有很深的關系。 何桂清進宮面圣的時候,受到了巨大的禮遇。 皇帝派要員,前去通州迎接。 進宮之后,皇帝又親自賜宴,甚至為何桂清夾菜。 使得何桂清感動得五體投地,淚流滿面。 最終,皇帝在三希堂對何桂清耳提面命。 “愛卿,你進京之時,可有聽到什么風聲?”皇帝問道。 何桂清道:“民間對蘇曳大人呼聲甚高,覺得應該由他去談。” 皇帝道:“但朕獨獨器重你,你長期在兩江,多次前往上海,和洋人打得交道更多,你比蘇曳更懂外交。蘇曳能做到的事情,你自然也能做得到。” 何桂清道:“臣惶恐。” 皇帝道:“何桂清,你之前在密折中也彈劾過蘇曳,所以有些事情你看得清楚,響鼓不用重錘。這一次談判關乎你的體面,也關乎朕的體面。若是讓天下臣民覺得這天下離不開蘇曳,那朕之顏面何存?你作為兩江總督,主管洋夷外交,又顏面何存?” “這次朕允你有主動權,有些條件可以答應洋夷,哪怕不太能忍的條件,也可以答應,只要能讓洋夷退兵。” “之前他們提的那些要求,也可以稍作商榷。” “只要你談成了,讓洋夷退兵,朕就給你封爵,就給你表功!” 何桂清叩首道:“臣一定竭盡全力,不辜負皇上厚望。” 接下來,皇帝又是親自題字,又是賜玉如意。 又親自把何桂清送出了養心殿。 出宮之后,何桂清感動得嚎啕大哭,回轉宮內方向,三叩九拜。 “皇上,臣一定不負您的期待,不給您丟臉。” 然后,背負著皇帝和滿朝的期待,兩江總督何桂清,從天津出海南下,前往廣州和英國人談判。 皇帝望著何桂清離去的方向,久久后才退回到三希堂。 回來之后,發現墻面上掛著一幅字。 就是當年蘇曳宮廷補考,那篇驚艷滿朝的策問。 “撤下來!”皇帝指著那副字冷聲道。 幾個太監拿著梯子上前,把蘇曳這篇策問從墻上撤了下來。 “蘇曳,你或許還想著朕向你妥協?告訴你,休想!” …………………………………… 注:第二更送上,我去吃飯了,然后躺一會兒,繼續碼字。 恩公們,您還有月票嗎?我努力想要保持前五十名,多謝大家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