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蘇曳道:“不怎么辦,只能是七省盟約,變成四省盟約。” 曾國藩道:“然后呢?” 蘇曳道:“然后,從我的本子里面徹底劃去曾國藩,駱秉章,李續賓等人的名字?!? 蘇曳的口氣依舊很平淡,沒有發出威脅。 但,這就是嚴厲的威脅。 你怕得罪皇帝,那你不怕得罪我嗎? 當然,現在皇帝至高無上。 而我蘇曳,什么官職都沒有了。 曾國藩立刻權衡,他能不能承受得罪蘇曳的風險? 但,不管從哪個方向,他好像都能承受。 只是有一點,他不能承受。 額爾金伯爵離開中國了,而愛德華王儲就在蘇曳那邊,那么蘇曳是不能能封殺大英帝國和湘軍的武器貿易? 其實,蘇曳做不到。 因為,現在大英帝國戰爭派還是占絕對優勢地位的。他們依舊會選擇賣武器給湘軍,給太平軍的。 甚至就算是大英帝國王室,也根本不會阻止這貿易。 但是在曾國藩看來,卻不是這樣。王儲和喬治王子都在蘇曳那邊,這聽上去太驚人了。 給人感覺,蘇曳就仿佛掌握了大英帝國在東方的某種大權一樣。他不想狐假虎威,但是有些時候也沒法子。 足足好一會兒,曾國藩道:“蘇曳大人,你我有過仇怨,但很快就付之一笑了。所以你我二人,也算相知。如果我想要讓你用一句話來說服我,你會用哪一句話?” 蘇曳沉默了一會兒,然后緩緩說道:“皇帝快死了!” 這話依舊很輕,甚至都被山腳下的滔滔江水淹沒了。 但對于曾國藩來說,依舊如同雷霆一般,震得他耳朵轟隆隆作響。 如果是其他人說出這句話,曾國藩肯定呲之以鼻。 皇帝才二十幾歲而已,雖然身體不太好,但再活個十幾二十年根本沒有問題。 但說出這句話的人是蘇曳。 此人剛剛把額爾金伯爵趕下臺了。 這個人剛剛把大英帝國王儲邀請來中國訪問了。 當然,曾國藩還有很大的疑問。 比如,就算皇帝死了又怎么樣? 現在整個朝廷都是你的敵人,換一個皇帝上來,依舊會打壓你。 你在朝中,根本沒有盟友了。 但蘇曳的潛臺詞他卻是明白的。 現在皇帝在位,你曾國藩想要站位皇帝那邊。 那未來皇帝死了,我蘇曳進入中樞后呢?你是不是要為今天的站隊付出代價? 所以曾國藩猛然地發現,這根本就不是一個淡然的選擇。 而是關乎生死的抉擇。 甚至有一種感覺,你是選擇現在,還是選擇未來? 曾國藩忽然道:“蘇曳大人,我可以去拜訪王儲嗎?” 蘇曳道:“當然?!? 這句話其實顯得有些小人了。 你是擔心我蘇曳胡吹大氣,所以要驗證一下對嗎? 但蘇曳卻不覺得有什么。 然后,兩人便要離開黃鶴樓。 忽然,曾國藩道:“蘇曳阿哥,難得登上一次黃鶴樓,你不寫首詩嗎?” 蘇曳想了一會兒道:“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這個時候,拿出這首詞,就非常恰當了。 不抄則以,一抄就是氣勢磅礴。 曾國藩一愕,道:“好詞,好詞!” ……………………………… 接下來,曾國藩和蘇曳乘船離開武昌,前往九江。 在蘇曳的引薦下,曾國藩和愛德華王儲,喬治王子進行了會面。 巴廈禮作為翻譯。 甚至,蘇曳都故意不在場。 曾國藩拐彎抹角地詢問大英帝國王室對大清的立場,對蘇曳的立場。 愛德華王儲很叛逆,很年輕,但這個時候的回答,也算是滴水不漏。 畢竟,人家只是性格野,但還是很聰明的。 但是……巴廈禮的翻譯,卻漏得厲害。 “我的母親,也就是大英帝國的女王陛下覺得一個腐朽保守的大清領袖是不符合大英帝國的期望的。一個開明的領袖,符合大英帝國的利益,也符合整個世界的利益。” 靠,這種話也就只有你巴廈禮敢瞎翻譯了。 這句話聽上去像什么? 大英帝國的孤注一擲要扶持蘇曳上位。 曾國藩問道:“那么在貴國眼中,蘇曳大人是一個開明的領袖嗎?” 巴廈禮翻譯道:“那在貴國眼中,蘇曳爵士是一個開明的政治者嗎?” 愛德華點頭道:“當然,當然,蘇曳大人是我見過最開明的東方貴族,完全不敢想象,不可思議?!? 巴廈禮翻譯:“當然,當然,蘇曳大人是我們見過最開明的政治領袖,由他帶領中國,是最好的結果。” 曾國藩不懂英語,但是卻能看得出愛德華王儲的口氣。 甚至inconceivable和of course的英語,他還略懂,因為長期和洋人貿易,而且英國人也派過使者和他接觸過。 這個愛德華王儲看上去對蘇曳非常推崇啊,這也代表了大英帝國王室的立場啊。 曾國藩道:“大英帝國對蘇曳大人的支持,將會到何等地步?” 巴廈禮翻譯:“王儲殿下,您如何看待中英之間的關系?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么?” 愛德華王儲道:“中英之間的關系非常危險,接下來可能會走到戰爭的邊緣。” 巴廈禮翻譯道:“大英帝國將竭盡全力支持蘇曳大人,甚至不惜發動戰爭。” 曾國藩頓時嚇了一大跳。 因為war這個詞,他也是聽得懂了的,所以他沒覺得巴廈禮在瞎翻譯。 不過呢? 巴廈禮爵士對中國國情不夠了解,他其實翻譯得稍稍過火了。 但這種過火,此時效果還是很好的。 曾國藩怕皇帝,但曾國藩也怕洋人。 接著,曾國藩起身行禮。 “多謝王儲殿下的接見,祝您身體健康。” 愛德華王儲一絲不茍地和他握手。 曾國藩微微一愕,受寵若驚,然后伸出雙手,彎腰和對方相握。 …………………………………… 接下來,曾國藩獨自消化內心的震驚。 什么套路對什么人。 比如你用這個套路對左宗棠,那就完全沒用,此公自傲,在他眼前頗有眾生平等的意味、 每一次和洋人談判,他都強硬之至,而且是真強硬,不是虛張聲勢。而且他對洋人從來毫不掩飾敵意。 但這一套對曾國藩,就非常有用。 他在長江大堤上,來回走了一遍又一遍,整整吸掉了十支煙。 回來之后,說話聲音都沙啞了。 “蘇曳大人,我同意去上海,我同意加入七省盟約?!? 蘇曳道:“多謝曾公。” 然后,他便要伸出手相握。 “但是……”曾國藩道:“我保留……” “好!”蘇曳直接了當答應,沒有讓曾國藩把接下來的話說完。 有些話說出來,破壞氣氛。 大家心知肚明,要允許政治投機。 然后,蘇曳的手重新呆在袖子里面,沒有伸出去。 三日后! 湖南巡撫駱秉章,安徽巡撫李續賓,都乘船來到了九江。 為何這么快? 因為,他們本就在武昌。 這等關鍵時刻,三人共進退。 次日一早! 蘇曳艦隊離開九江,前往上海。 船上有愛德華,喬治,巴廈禮,包令,蘇曳,曾國藩,駱秉章,李續賓。 還有一支兩千人的軍隊。 ……………………………… 京城! 桂良回京,向皇帝匯報。 “皇上,大英帝國海軍之所以會撤退,沒有繼續攻打蘇曳的長江艦隊,是因為從倫敦傳來了命令,額爾金伯爵下臺了。” “他去位了!” 皇帝不由得一愕,道:“為何去位?” 桂良道:“因為廈門教案的真相和圖片在英國傳出去了,受害者是婦女和兒童,引起了英國民眾的強烈反感,被視為恥辱,玷污了大英帝國的形象,額爾金伯爵要為此負責,所以他下臺了?!? 接著,桂良奉上了幾份報紙。 皇帝看不懂上面的英文,但是有翻譯,還有圖片。 他一下子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足足好一會兒后,皇帝道:“這種報紙,我大清絕對不能有,誰要是辦這東西,斬!” 所以皇帝,他本能地嗅出了報紙的危險之處,能夠煽動民意。 清朝皇帝的保守,完全是不敢想象的。 嘉慶皇帝的時候,國庫空虛,于是詔令天下人獻計,如何才能充盈國庫。 有一個豪商委托官員代為上奏,說有一個辦法,很簡單就能為國庫賺錢。 就是朝廷把礦承包給商人,商人雇人挖礦,然后每年分給朝廷一筆錢。 朝廷不費任何代價,就可以坐收大量的銀兩。 這聽上去,仿佛是一個不錯的辦法,清廷連官位都能賣,何況是礦承包權呢? 結果嘉慶皇帝嚴厲拒絕,理由并不是什么國有資產不可流逝之類。 而是說,一旦挖礦,就一定會聚眾,一旦聚眾,就可能鬧事造反。 所以滿清皇帝的思維,一脈相承。在這種思維下,咸豐皇帝才會對蘇曳的經濟實驗區充滿了敵意和排斥。 緊接著,皇帝忽然道:“額爾金伯爵下臺,這是好事啊,大好事啊!” 桂良道:“對,是好事,天大的好事?!? 在整個清廷看來,額爾金是戰爭派,是對華強硬派。 而之前的包令公使,是軟弱派,妥協派,蘇曳稍稍一說動,他就無條件退兵了。 皇帝道:“如今洋夷頹廢,發逆戰敗,朝廷可以心無旁騖,解決蘇曳了?!? “朕對蘇曳的容忍,已經到了極限?!? “此人目無君上,目無朝廷,朕決定,不計代價,也要拿下此人!” “不計代價,也要瓦解他在九江的所有事業?!? 杜翰道:“圣明無過于皇上,現在唯一的障礙,就是蘇曳手中的那支軍隊。” 桂良道:“皇上是天下之主,朝廷掌握大義,蘇曳或許敢借發逆之刀殺人,或許敢陽奉陰違,但絕對不敢公開謀反?!? 杜翰道:“對,一旦謀反,他就會身敗名裂。他更加不敢和發逆合流,否則更會成為天下士紳公敵。” 桂良道:“從之前蘇曳的種種行為來看,他非常愛惜名聲,愛惜民心。比如皇上罷免了他的江西巡撫之職后,再想給他封官,他都拒絕了。又比如皇上下旨讓他進京完婚,他也立刻進京了,反而讓壽禧公主逃婚,他才借機以受害者的身份逃離南下?!? “從中可見,他非常愛惜政治羽翼,連公開抗旨都不敢,更別說公開謀反了。” 事實上一直到現在,朝廷和蘇曳在表面上都沒有翻臉。 蘇曳從未抗旨不尊。 而朝廷罷免了蘇曳江西巡撫之職,理由也是讓他擔任另外要職,給他安排了另外一個二品官職。 蘇曳沒有公開說什么朝廷不公。 朝廷也沒有公開說蘇曳大逆不道之類的話。 雙方明槍暗箭斗爭許久,都還維持著政治體面。 杜翰道:“皇上,蘇曳雖然被免去江西巡撫之職,但依舊掌握巡撫之權,這是關鍵之處?!? 匡源道:“對,沈葆楨署理江西巡撫,而他對蘇曳言聽計從。而蘇曳只要一日掌握巡撫之權,也就間接掌握了江西的兵權。” 杜翰道;“所以想要對付蘇曳,必須先卸其權,換江西巡撫?!? 桂良道:“沈葆楨不是剛剛上奏捷報,說逼退了洋夷艦隊,是我大清之外交巨大勝利。那就借機調他進京,擔任禮部侍郎兼鴻臚寺卿?!? 皇帝皺眉。 鴻臚寺卿也是九卿之一,而且還兼禮部侍郎? 他非常痛恨沈葆楨,萬萬不想封他這樣的官職。 桂良道:“沈葆楨做了這個鴻臚寺卿后,皇上立刻派他去和英國人談判,就談廈門教案,洋夷迫害我大清子民,讓他們賠款五十萬兩銀子。談判失敗后,立刻將他罷免?!? 杜翰道:“封沈葆楨這么高的官職,也正顯得朝廷大義。” 皇帝道:“那派誰去做這個江西巡撫?膽子小了可不行?!? 杜翰道:“福州將軍耆齡,他之前就曾經擔任過江西巡撫,現在江西還有很多人是他的部下。此人對皇上忠心耿耿,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他去了江西,就是一把利刃,能夠狠狠捅向蘇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