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九十四章:首戰(二)-《錚錚大宋》


    第(2/3)頁

    “喔喔!”

    約一千五百阿瑪部落族人嗷嗷叫著,不避不閃,徑直按照原本的路線繼續突擊,正好將天武軍三營、四營內弩手的齊射照單全收,一時間百余人紛紛落馬,或騎兵中箭,或戰馬中箭,踉蹌倒地,隨即絆倒后方的友軍,好在阿瑪部落這千余騎沖鋒時毫無章法,隊形也不緊密,否則單這么一下,傷亡恐怕不會低于三四百。

    當然,即便如此,阿瑪族長在聽到族人落馬時的驚呼與慘叫時亦心如刀絞,不過理智令他狠下心,死死盯著遠處宋軍本陣處那桿“趙”字帥旗。

    隨即,他終于徹底看清了圍在那桿帥旗處的宋軍,一支全身披甲,只有雙目處露出縫隙的宋軍。

    這支宋軍……

    阿瑪的臉上露出幾絲震驚,但戰馬沖刺的速度也已來不及讓他另做他想,他只能咬牙一路向前。

    眼見來騎越來越近,王中正、王明、陳利、孫昌、魏燾、鮑榮等御帶器械紛紛色變:“郎中……”

    趙旸臉上笑容依舊,但嘴里說出的話卻不客氣:“收聲!誰敢多說一句,自回汴京!”

    幾人紛紛看向王中正,可惜王中正也不敢作聲,彼此面面相覷之余,唯有暗暗嘆息:若果真被羌騎突破,誓死保護郎中就是了。

    整個過程范純仁與文同都看在眼里,但也視若無睹。

    他二人也與趙旸一般,面帶笑容,甚至文同還對迎面而來的羌騎評頭論足,談笑風生。

    見三人如此從容鎮定,附近的天武軍更是安定。

    “準備接戰!舉槍!”

    “弩手自由射擊,待敵近身,棄弩用劍。”

    隨著三營指揮使陳錦一聲令下,天武第五軍三營、四營禁兵紛紛擺出迎敵架勢,每營三百名槍手斜舉長達丈余的長槍,槍尾拄在地面,斜持槍身,構筑起一道針對騎兵的死亡防線,銳利的槍尖在陽光下閃耀致命的寒芒。

    “撐住!不要畏懼!”

    “你等身上堅甲足以保護伱等周全!”

    四營指揮使岳嘉亦大聲激勵士氣。

    說話間,阿瑪族長所率一千五百騎猛地沖入天武軍三營、四營防線,沖在最前方的羌騎即是嗷嗷叫著激勵勇氣,但最終也難免被宋軍的槍林刺穿,甚至于,他身后的友騎也難逃厄運,亦被同一桿長槍刺穿,槍尖洞穿肉體的噗噗聲此起彼伏。

    整整二三百騎,眨眼之間被串成肉串,慘不忍睹。

    而同一時間,天武軍前排槍兵,也紛紛被奔馳而來的羌騎撞倒,甚至被馬蹄踐踏而過。

    但令人震撼的是,即便是憑借戰馬沖刺的高速,阿瑪部落也僅僅只是堪堪突破三排槍手,還只是十丈左右的區域,更駭人的是,被撞倒在地的天武軍軍士,居然很快就搖搖晃晃地站起來了,甚至是那些被馬蹄踐踏而過的禁兵。

    怎么會?

    不少羌騎大驚失色,其中一人狠狠砍在一名正準備爬起來的天武軍禁兵脖頸處,只聽叮地一聲,砍刀被后者脖頸處的兜鍪簾葉彈開,那名天武軍禁兵又是一個蹌踉摔倒在地,但隨即便又搖搖晃晃站在起來。

    “死!”那名羌人再復一刀。

    天武軍禁兵舉臂抵擋,只見砍刀斬在其手甲處,用力之猛竟砍飛了幾片臂甲上的甲片,嵌入內襯的牛皮。

    那名羌人呆若木雞,還未反應過來,那名天武軍禁兵狠狠一拳將其砸退,隨后趁機抽出腰間的砍刀,一刀斬在那名羌人身上,鋒利的砍刀當場斬破牛皮質地的皮甲,鮮血崩了那名天武軍禁兵一身。

    縱觀整個交戰處,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阿瑪部落羌人手中的兵器根本難以傷到天武軍禁軍,劍刺不入,刀砍不傷,反觀天武軍禁兵手中兵器,卻能對阿瑪部落族人造成致命殺傷。

    這就是裝備上的差距啊……

    遠遠地,趙旸在戰車上看到這一幕,心下亦不禁有些感慨。

    就重量而言,宋國的步人甲,即步兵鎧甲,堪稱歷朝最重的甲胄,由鐵質甲葉以皮條或甲釘連綴而成,屬于典型的札甲,其防護范圍幾近涵蓋全身,最為接近歐洲的重甲,不過并非像后者那般密不透風。

    相較宋國同期,歐洲的鎖子甲不過三十斤,十五世紀的哥特式全身甲不過四十斤,而宋國步人甲卻有五十八宋斤,換算成后世市斤約七十斤。

    整套步人甲,基本由頭鍪頓項、內層身甲、外層身甲、胸甲及披膊五個組件構成。

    其中頭鍪頓項帶有甲片組成的簾葉,作戰時可以翻下保護脖頸,由于具有角度及彈性,非但箭矢難傷,甚至能短時間抵擋刀劍。

    在此基礎上,宋國步人甲又分槍手甲、弓箭手甲及弩手甲三種。

    其中以槍手甲最重,單甲身就有甲片一千八百余片層層相疊,重達三十六宋斤,約合四十市斤左右;披膊甲葉數為一千三百片左右,重十四宋斤,約十七市斤;頭牟為六百余片甲葉,重約十宋斤,合十二市斤。

    較弩手甲、弓箭手甲不同的是,槍手是前排作戰單位,不需要操作弓弩,因此多添了臂甲,全身著甲站立時僅露出雙目縫隙,及雙手與雙腳,堪稱全副武裝。

    當然,總負重也因此達到近九十市斤,倘若再操持長槍,佩戴砍刀,僅負重就高達百斤以上,若非體魄強健的軍士,根本負擔不起。

    相較最為沉重的槍手甲,弩手甲與弓箭手甲相對較輕,且不但因為要操作弓弩而不配臂甲,甲葉也相對較少,身甲、披膊約少四百片,頭盔少二百片,至于最終重量,弩手甲約為五十余市斤,弓箭手甲約六十五市斤。

    值得一提的是,日后金國的鐵浮圖,其實和宋國的槍手甲極為相似,只不過前者是重騎兵,而后者是重步兵。

    至于宋國為何只造重步兵甲,不造重騎兵甲,還是那個原因:宋國缺馬,尤其是優質戰馬。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艺| 杂多县| 双柏县| 合肥市| 鹤岗市| 沙雅县| 札达县| 安义县| 什邡市| 巴林左旗| 那曲县| 偏关县| 乐陵市| 大同县| 汝阳县| 扶余县| 汉阴县| 平舆县| 山西省| 哈尔滨市| 汨罗市| 容城县| 繁峙县| 南宫市| 丹阳市| 交口县| 积石山| 陇西县| 荃湾区| 沐川县| 隆林| 安顺市| 寿光市| 海丰县| 突泉县| 定西市| 乌海市| 江油市| 临城县| 万源市| 厦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