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與此同時,其余諸國,也在觀望著這場戰事。 而隨著韓國邊城告破,秦軍摧枯拉朽般的掃蕩韓國,諸國反應不一。 趙國,大將李牧與老將龐援力主出兵援韓,并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勸諫趙王偃。 然,趙王偃的寵臣郭開卻斷然反對。 “如今,上黨之地,秦國派將軍蒙武率二十萬大軍鎮守,虎視我趙國。” “北方燕國,燕王喜亦在邊境屯兵二十萬,隨時都有可能南下。” “我趙國如今兩面受敵,自顧不暇,哪還有余力去援助韓國?” “王上,唇亡齒寒是沒錯,但我趙國若動,恐怕會遭受秦燕兩國的圍攻。” “屆時,局勢于我趙國不利啊。” “而且,依在下看,韓國的局勢未必有多么危急,不然,也不會連個使者都不派。” “人家自己都沒來求援,咱們趙國難不成還要自己貼上去?” “請王上明鑒。” 朝堂上,郭開一副為國為民的忠臣模樣,對趙王偃苦苦哀勸。 這次,他可是收了秦國送來的三萬金,若不能把事辦好,以后去哪找如此慷慨的金主? “就按郭開說的辦吧。” 本就興致不高的趙王偃當即同意了郭開的話,不顧李牧與龐援的請求,拂袖離去。 郭開傲然的撇了李牧二人一眼,連忙向趙王偃追了上去。 “這……” 李牧與龐援相視一眼,面帶苦澀。 “趙國……” 此刻,二人心中,不僅是對局勢的焦灼,還有對趙國命運的悲觀。 庸主在位,又有奸臣當道,趙國未來的路,難了。 …… 另一邊,齊相后勝比郭開做的還徹底,在他的推動下,齊國直接與魏國開戰了。 這直接牽制了魏國君臣的心力,根本沒有援韓的想法。 而燕國,對于燕太子丹的苦勸,燕王喜毫不理會,被說的煩了,他直接將燕丹禁足。 來個眼不見心不煩。 最后的楚國,因為與秦國正在磋商最后的聯姻事宜,又有秦使李斯在其中周旋。 最終,也沒有出兵的想法。 如此,韓國的命運,便就此注定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