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改名-《反清:從大明穢土轉生開始》
第(2/3)頁
只有當他們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而戰(zhàn),有實打實的利益擺在前面,他們才會有拼命的動力。
這就是現(xiàn)實!
一切的一切,歸根結底都是利益。
……
明軍正在加緊編組和操練,并在操練的同時,接受著思想教育。
而營寨的規(guī)模也是開始逐漸擴大。
一座座簡陋的茅草房被修建了起來,營寨外圍也是樹立起了一圈木質柵欄。
雖然戰(zhàn)事爆發(fā)之后,這樣的一圈木質柵欄大概率沒什么用,但卻能讓人有一定的心理安慰。
聊勝于無吧!
礦場上那些煉鐵的工匠,則是被安排繼續(xù)生產,不能讓煉鐵爐?;?,繼續(xù)將鐵礦石給冶煉成鐵料。
練出來的鐵料不管是用于打造兵器也好,還是運出山去,賣掉換成各種物資也罷,肯定比一堆礦石更有價值。
而與此同時,朱靖安也是開始指揮工匠,準備試著搭建一座煉鐵的小高爐,用于試驗高爐煉鐵的技術。
小高爐這玩意雖然雖然有能耗大,污染嚴重,產出的鐵料質量較差等諸多缺點。
但他的優(yōu)勢同樣明顯,那就是產量大,生產效率高。
在這個時代,絕對可以算是一種黑科技。
在中國古代,鐵料可都是搶手貨,只要能生產的出來,哪怕是質量差些也不愁賣。
朱靖安現(xiàn)在就是準備,要將鐵料生意當做是大明的一大財政來源來進行經(jīng)營。
雖然紫荊山中沒有煤礦,沒辦法煉焦,但不缺林木,拿木炭來煉鐵也是一樣的。
在這個時代的南中國,用木炭煉鐵還是主流。
焦炭煉鐵的技術雖然早在明中期,早于英國人二三百年就被發(fā)明了。
但在中國,焦炭煉鐵的技術,卻只在林木資源較為匱乏,且煤炭資源豐富的北方流行。
不缺林木資源的南方,直到現(xiàn)在,依舊習慣使用木炭來煉鐵!
不管是福建的閩鐵,還是廣東的粵鐵,在冶煉的時候用的都是木炭。
是故,朱靖安干嘛有木炭不用,非要去找煤礦搞什么焦炭?
是嫌自己最近的事情還不夠多,想要給自己加加擔子嗎?
至于說朱靖安從哪里學的修建小高爐的技術?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水县|
平江县|
竹溪县|
富源县|
边坝县|
建水县|
黎川县|
滁州市|
哈巴河县|
息烽县|
阳西县|
桐乡市|
永德县|
商都县|
个旧市|
运城市|
文山县|
阿瓦提县|
漳浦县|
营口市|
湘阴县|
剑川县|
墨竹工卡县|
沙雅县|
海淀区|
大庆市|
阳新县|
五华县|
遂溪县|
淮滨县|
铅山县|
卢龙县|
墨江|
白朗县|
渝中区|
邛崃市|
武夷山市|
鸡西市|
乌兰县|
双桥区|
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