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潘大柱這話是發自真心的。 雖然他想要一個兒子來傳承香火,但這和他喜歡女兒并不沖突。 這個時代的人們之所以重男輕女,說白了原因其實在于生產力發展不足,以至于生產資料獲取困難。 導致窮人家孩子生多了不一定都能養活的了,只能是選擇性的養活其中的一個或者多個。 比較一下養活兒子女兒的得失。 兒子將來都是壯勞力,娶媳婦雖然花費很高,可那也是往自己家里添丁。 換句話來說也就是為自己家增加勞動力! 但女兒在干活這方面就要差一點了。 再加上女兒遲早都會嫁出去,即使能在出嫁前收一筆彩禮,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人也就算是給夫家了。 算起來養兒子肯定比養女兒更值得。 正是因為如此,在面對養兒子還是養女兒的選擇時,很多人都會做出利益最大的化的選擇。 也就是集中資源去養活兒子。 因為兒子非但能用于傳宗接代,延續香火,還比女兒更能種地干活。 正是因為如此,女兒自然也就會受到虧待,甚至民間經常有溺斃女嬰的事情發生。 這也就是重男輕女思想的由來。 說白了,這種思想的根子還是在生產力不夠發達上。 真要是生產力發展到了一定的地步,生產資料不再稀缺。 那估計人們也就不會太在意生的的究竟是兒子還是女兒了。 如果條件允許,生下來都能養活的話,偏心的問題或許依舊無法避免,因為人的本質就是雙標,能做到一碗水端平的沒幾個。 可又有幾個家長能舍得在女兒生下來之后,把人給活活溺死呢? 這樣的畜生,終究只是少數。 不管兒子還是女兒,畢竟都是自己親生的,血濃于水啊。 潘大柱現在就屬于生產資料不缺的那種,自然也就不在意媳婦到底是生兒子還是女兒了,他都喜歡。 多生幾個也無所謂,反正他都能養得活。 想著這些,潘大柱下定決心,自己一定要當好這個兵,幫著大明推翻滿清才行。 因為他知道,自己現在所能享受到的一切,田產,屋宅,官職,地位,甚至是新媳婦,全部都是來自于大明的恩賜。 他的利益和大明的利益高度一致。 他必須得和大明站在一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