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決定戰(zhàn)爭成功的因素不外乎兩個,一個是內因,一個是外因。 現(xiàn)在外圍的事情已經(jīng)說好了,下面該說說內部的事情了。 “高闖王,外圍的事情大致就這些,下面我們好好想想具體該如何對付賀人龍的軍隊。” 看仔細了,周耀宗說道是對付賀人龍的軍隊而不是洪承疇的援軍。 雖然洪承疇和賀人龍都得知了農民軍占領鞏昌的消息,但洪承疇遠在西寧,即便是想趕過來也需要時間,更何況西寧的叛軍也不是那么好對付的,大家都是當兵打仗的誰到底能吃幾兩干飯你我心里都清楚。 有想法沒辦法。 既然洪承疇趕不過來,那么剩下的就要對付賀人龍的隊伍了。 “啥也不說了,你直接說吧,要大家怎么辦?”高迎祥是一個實在人,他很清楚自己是個販馬的出身,雖然有小商小販的精明,但卻不具備周耀宗那樣的大智慧,思考問題沒有周耀宗這樣的秀才周到。 既然咱智慧不如人,那我就聽你的,你說咋辦就咋辦, “高闖王,各位兄弟,不管是賀人龍的隊伍還是張?zhí)於Y的隊伍要想增援鞏昌,都必須經(jīng)過東邊的山道,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我們派人埋伏在東邊的山道兩邊,一旦大明官兵前來增援,我們就進行沿途打擊,利用地形盡可能多殺他們的有生力量。” 這其實是圍點打援的基本做法,圍住一個地方然后派兵埋伏在前來增援的道路兩邊,借此機會消滅對方的援軍。 書讀的多了還是有作用的,看看人家這想法,再看看自己的做法,農民軍兄弟就明白自己跟人家的差距了。 知識改變命運,這話一點都沒說錯。 聽到周耀宗的安排,高迎祥當然知道自己該怎么做了,“按照你這說法,咱們的主力就應該集中在半道上。我看就由你來守城,我和馬狗娃、劉麻子分別帶兵沿路阻擊敵人。” 在高迎祥看來,周耀宗其實就是一個書生,雖然馬狗娃認為這個人懂武功不錯,但是武功和智慧比起來,人家的智慧更勝一籌。 這樣也好,周耀宗省去了跟人打斗的機會,當然也降低了被人刺殺的危險,就這么著吧。 雖然不直接參與戰(zhàn)斗,但作為高迎祥信奈的人,周耀宗還是要替高迎祥把該考慮的考慮好。 面前的這三個人,能力從高往低排應該是高迎祥、劉麻子、馬狗娃,即便是讓他們三個人出去阻擊大明軍隊,那也是要排個先后次序的。 “高闖王,如果你們三個要出城伏擊敵人,我建議由劉麻子打頭陣,馬狗娃打第二戰(zhàn),你本人打第三戰(zhàn)。而且在戰(zhàn)斗的過程中,我軍一定不要戀戰(zhàn),能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千萬不要跟官兵硬碰硬。”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