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方明華車站邊買一張燕京交通地圖,提著行李坐上公交站先到朝內大街附近找了一家小旅館住下,簡單洗漱下,又在附近小飯館吃來豆漿油條,然后就直奔雜志社, 《當代》雜志社的地址在朝內大街附近,雜志社的院子里已經站了好多人,三五成群低聲議論著什么。 都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有男有女,背著小黃挎包,神情顯得有些激動。 他們都是詩歌愛好者,聽聞詩刊雜志社要召開詩歌研討會,專門從燕京城各處趕來,有的來自附近的津門市。 黃挎包里是自己所崇拜詩人發表的詩刊和自己所寫的詩稿,他們渴望見到自己的偶像,更渴望自己的詩歌得到點評,進入他們的法眼,更渴望能得到他們的推薦從而能登上報刊雜志,享受人生中最激動的時刻。 這讓方明華想起了書上所說的大唐盛世,在長安城那些滿腹才華的年青人拿著自己的寫的詩稿,找前輩點評提攜,從而能考中舉人完成鯉魚跳龍門的最后壯舉。 看來不止在火車上遇到那個青年啊。 方明華心里感嘆。 也不知道那個青年來了沒有? 方明華剛準備上去,就聽到有人拍了拍自己肩膀:“哈哈,你終于也來了!” 一回頭,就是車上遇到那個青年。 方明華沖他笑了笑,沒說什么。 “咦,你不是說你來燕京開會的嗎?”青年想到什么,突然問道。 “我就在這里開會。”方明華指了指雜志社的樓房。 “你,你在這里?!”青年聽了十分驚訝,突然想到什么,震驚得說不出來話來。 方明華“噓”了一聲,示意他別說,看到一樓大門開了,就趕緊擠到人群前面,拿出單位介紹信和邀請函,保衛科人員仔細看了看才放他過去。 后面的人看到這一幕不樂意了“喂,為啥他能上我們就不能上?他是你們領導的親戚?” “就是嘛,就這事還要走后門?!”立刻有人附和。 誰知保衛科人員臉一板:“同志,人家是不是領導的親戚我不知道,但人家手里拿著參加會議的邀請函!你有本事也拿一張我立馬放你上去!” “邀請函?!” 眾人聽了吃了一驚。 一個學生模樣的竟然能參加詩歌研討會?好多人都不信,但有人隱隱想到了什么。 “同志,他叫啥名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