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此時的他正坐在自己辦公室里,看著方明華寄來的信箋,桌上還擺放著一本新出版的雜志《朔方》。 “這青年不錯,有才華,還挺機靈!”王濛很是贊賞。 想了想,他拿起辦公桌上的座機,撥了幾個號碼,是打給《燕京文學》主編周燕如的。 “周主編,你看最新出版的《朔方》雜志了嗎?” “沒有?怎么了?” “上面刊登了一篇方明華寫的介紹意識流小說文章,內(nèi)容詳實,非常客觀!你可以看看。” “好啊.....我空了買本看看。”周燕如回了聲在電話里又說道: “王主席,最近這期《燕京文學》銷售量大增啊,特別是在蘭州,這幾天突然脫銷了,當?shù)匦氯A書店都打電話給雜志社讓趕緊加印呢,你知道蘭州一直不是我們雜志的銷售重點地區(qū)。” “哈哈,那個小方跑到人家蘭大做了兩次講座,講他的意識流小說,順便幫你們雜志社賣了些雜志。” 王濛的口氣很幽默。 “是嗎?這小伙子還挺能折騰。”周燕如笑道。 “周主編,你看看小方發(fā)表在《朔方》上的那篇文章,如果覺得合適,可以轉(zhuǎn)載嘛....注意,保持客觀!編輯部不對文章本身進行評論!” “我明白。” 很快,《燕京文學》就轉(zhuǎn)載了這篇文章,不僅是《燕京文學》還有幾家報紙雜志也全文轉(zhuǎn)發(fā)。 意識流這種寫法慢慢開始普及,有些作者開始注意到這種寫法。 燕京,中央民族學院。 琴房里傳來優(yōu)美的琴聲。 “同學們,《貝加摩組曲》第三樂章今天就學到這里,希望大家回去后好好練習,注意指法彈奏速度,特別是15小節(jié)的變化!下課!” “老師好.....” 等學生們紛紛散去,臺上的女老師這才收拾講義出了琴房。 她曾在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師從于杜鳴心先生畢業(yè),現(xiàn)在在民族學院任教。 音樂是她的職業(yè)也是愛好,除此之外還有一大興趣愛好——寫作。 已經(jīng)寫了好幾篇小說,投寄出去不過都是石沉大海。 現(xiàn)實主義作品.....傷痕文學....現(xiàn)在流行的是這個。 雖然她的父母在那個年代也受到?jīng)_擊,但她本身沒有受到什么磨難,在父母不在的時期,她和一群同樣父母不在的小伙伴整天在燕京街上游蕩,在公園里唱歌、畫畫,爬城墻撒野,這群有些叛逆的的孩子過著沒有爹媽管束的好日子。 現(xiàn)在已經(jīng)翻過30歲,但內(nèi)心依然一顆躁動的心,喜歡新鮮叛逆的東西,怎么能寫出那種厚重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 下了課,準備回家,在路上經(jīng)過新華書店進去轉(zhuǎn)了轉(zhuǎn),買了一本經(jīng)常看的《燕京文學》,里面有一篇文章吸引了她。 意識流文學? 看起來好新鮮,挺有意思嘛。 于是她又買一本《燕京文學》里面有文章中介紹的那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回到家連飯也不做,認真看起來。 這就是意識流?! 簡直和文壇上流行那些小說寫作手法完全不一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