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不就是妥妥的新寫實嗎? 據說,當年賈科長是根據《站臺》這首歌,編劇導演這部電影,這次就根據他的電影寫成吧。 方明華也不打算出去逛,門窗緊閉,脫掉上衣褲子,穿上一條大褲衩,坐在電腦邊開始寫起來。 這部電影劇情并不復雜。 汾陽城文工團幾個青年男女,他們敏銳的感受到了新時代變化的氣息,有了新的思想啟蒙,他們以縣城的藝術工作者自居,與周遭老舊的環境和思想開始有了距離。 理想和現實的沖突在幾個年輕人身上是劇烈的,尹瑞娟很現實的拒絕了鐘情她的崔明亮,當了公務員,退出了文藝青年的圈子。 張軍和鐘萍的愛情隨著私人承包后的文工團到處走穴巡演,在顛沛流離中走到了盡頭。 崔明亮回到了故鄉,他和尹瑞娟在一起,過上了無聊平淡的生活。 電影的最后是崔明亮像無數百無聊賴的中年男人那樣躺在座位上酣睡,尹瑞娟抱著孩子哄,水壺發出的尖嘯,仿佛火車的汽笛,撩動著他們曾經的夢想與遠方,最終一切只在夢里見。 八十年代是中國變化最劇烈的十年,因為變化的快,人們來不及有思想準備去和過去好好告別,被投身到茫然的新時代,電影中的汾陽是破敗、貧瘠、保守又無望的,生活在其中的人們依靠這里又無力擺脫。 而自己,回到這個時代,現在已經快到這個時代末尾。 記錄下來吧。 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將電影重新還原成劇本對于方明華來說是輕車熟路,他完全沉浸在寫作中,隔壁的歌聲也慢慢消失,到最后外面一片寂靜。 直到半夜,方明華終于寫完。 兩萬多字的一個中篇,方明華竟然一口氣寫完! 揉揉有些發困的手腕,他看了看手表,現在已經是凌晨三點。 穿上外套,方明華打開門窗走了出去,外面幾乎一片漆黑,只有樓下幾盞昏暗的燈光,遠處還傳來蛐蛐的叫聲。 突然他發現,對面的二層樓的二樓一個房間好像也亮著燈光,那是女學員宿舍。 是不是李虹穎她們的宿舍? 好像就是那間,不過離得遠方明華也不敢確定。 這么晚不睡覺,也是個夜貓子。 方明華笑了笑,轉身進了房間。 刷牙洗臉,睡覺。 方明華猜對了,就是李虹穎她們的宿舍。 此時的陳虹已經睡著,李虹穎穿著一件素色睡裙坐在書桌正在奮筆疾書。 從今天早上到晚上,她連門都沒出,飯菜還是陳虹從食堂幫忙帶過來。 其實,她本來是想進“小黑屋”的,但是聽說房間被別的班上的學員占據,所以只好在自己宿舍寫。 為了不影響同伴的休息,關掉屋里的電燈,自己買的臺燈也把光線調整的最小。 她寫的名字叫《罌粟花與白月光》 內容寫的是以重慶“山城”為地理背景,講述了在1976年12歲少年竇小明因受傷進了醫院,認識了對他照顧和關愛有加的護士佳惠。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