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我們家孩子很多,我排老六,從小父母就不待見我,開始我以為是家里孩子多,父母照顧不過來,直到快上小學的時候,在一個偶然機會聽大人說,我是我媽媽是和他情人生的。”
“你想,在這樣的家庭,我的童年能快樂?”李虹穎苦笑道。
方明華聽了心里有些感慨。
看不出來這個平時快快樂樂的姑娘,童年竟然如此悲慘。
“我的童年就是這么度過的,周遭孤立和欺負也沒有人和我講話,好不容易上了學,高中畢業后我沒考上大學,只上了中專,畢業之后工作兩年我就辭職了。”
“辭職?”
“對,因為當時我看了三毛寫的《撒哈拉的故事》,我決定像三毛那樣流浪。”
“你都去了哪里?”方明華有些好奇。
“北邊,走得最遠的是沈陽和丹東,靠近朝鮮,南面是海南島、廣西,快到越南,后來又沿著長江沿岸。”
“我一個個城城市漫無目的的漫游,邊走邊看書,什么書都看,那時候我寫詩,靠寫詩賺點稿費維持生計,偶爾也打點零工,辛苦點吧,但感覺很自由很快樂。”
哦.
方明華明白了,李虹穎的簡歷中,寫的是詩人而不是家。
還好這個時代的詩人還是比較吃香的。放到N年以后,肯定會被餓死。
“后來來到燕京,聽說魯院招錄短期培訓班,我就拿著我以前發表的詩歌報名了,沒想到竟然被錄取,成為你的學生。”
“別這么說,教你的可不止我一人,還有別的代課老師。”方明華糾正道。
“我知道,不過你的對我的影響最大,我特別喜歡聽你講的課,意識流、存在主義、現實魔幻主義.”
“喜歡就好,這些都是寫作技巧,最根本的還是故事本事.你出游這幾年經歷的人和事,將成你寫作源泉。”
“還有我的童年時光,我也永遠忘不了。”李虹穎幽幽說了句。
方明華沒有接話。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說過一句話,“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或許,李虹穎就屬于后者吧。
兩人默默走著。
“方老師,我能問伱一個私人問題嗎?”李虹穎突然說道。
“問吧。”
“我聽說,你結婚了是吧。”
“是的,前年結的。”方明華如實回答。
這又是什么秘密,咱又不搞什么隱婚,有啥不能說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