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今天早上吃完早飯,帶著四篇散文底稿方明華驅車來到《延河》雜志社。
車停在馬路對面,方明華一進雜志社大院,往來的人都笑著招呼。
方明華直接來到三樓敲開掛著社長、主編兩個牌子的辦公室——這原來是自己辦公室的地方,現在是白苗在這里辦公。
“明華!”
白苗一看是他進來,趕緊站起來招呼。
“快坐,你這一調走,也不經常過來坐坐,大伙都想念你呢。”白苗邊倒茶邊埋怨道。
“這不過來了嘛。”方明華笑道。
自從去年辭掉主編職位之后,除了幾個關系好的有時候私下聯系,他很少來雜志社這邊。
沒事別過來亂轉,免得影響別人的工作。
其實想想,“人走茶涼”這個詞并非多么貶義,而是符合實際。
“白苗,我前段時間跟著陸遙到天漢地區轉了一圈,寫了些散文游記,你看看怎么樣?”
方明華說著從公文包里拿出一沓文稿交給白苗。
“你寫散文了?”白苗聽了有點驚訝:“你先慢慢喝茶,我看看。”
白苗拿過文稿仔細看起來過了好一會兒才抬起頭:“明華,你這是散文?”
“怎么?不像?”方明華喝了口茶反問道。
“也不是,我以為你像賈平娃那樣,也來一本類似《商州初錄》那樣的散文,沒想到根本不是一回事。”
“是不一樣,平娃寫了《商州初錄》,我總不能來個類似的《天漢初錄》吧?”方明華開起玩笑來。
“明華,你這篇散文,讓我想起金克木、張中行兩位老學者的散文,一個寫了《燕啄春泥》,另一個寫了《負暄瑣話》,”白苗說起自己的觀點。
“他倆將學術知識和理性思考融入他們散文之中。并不特別注重散文的文題“規范”,而將其視為專業研究之外的另一種自我表達或關注現實的形式,我覺得伱寫的這篇手法和他們的很相似。”
“你說的對,我是借鑒他們的寫作手法,我稱之為文化散文。”
“文化散文?這個名字新鮮我打讓暮春過來。”說著白苗拿起辦公桌上的電話。
暮春就是趙暮春,編輯部副主編兼任散文詩歌組組長,也是方明華一手提拔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