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盛世圖書準備出版?”方明華將詩集還給對方,問道。 “對,這是舒斌通過朋友找來的,準備出版,可公司內部反對的人特別多,包括負責業(yè)務的副總戴佳利,極力反對。”趙紅軍解釋道。 方明華當然知道戴佳利,燕京外院畢業(yè)的姑娘,年紀輕輕就闖南海。 “他們反對的原因?” “說這不叫詩,純粹就是“格言體”、“警句集成”、“心靈雞湯”。” 哦. 方明華聽了笑道:“如果是《收獲》《當代》之類的出版社,這個理由還可以成立,可盛世圖書出版過武俠言情、雪米莉系列,出版這個也沒什么吧?” “問題是,雪米莉系列雖然沒什么文學價值,但商業(yè)價值非常高,光一本《女帶家》賣出了300萬本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這還不包括那些可惡的盜版。”坐在旁邊沙發(fā)上的宋棠棠插話進來。 “可是汪國真的這部詩集文學水平不算高,如果商業(yè)價值再不高就沒有出版的價值,戴佳利主要擔心的還是這本詩集的商業(yè)價值,擔心出版了賣不出去。” 原來如此。 “那舒斌就不擔心這個問題?”方明華又問道。 “舒斌認為這本詩集是具有很高的商業(yè)價值的,基于以下原因:”趙紅軍的思路也非常清楚: “最近這兩年,朦朧詩明顯已經(jīng)衰敗,但第三代詩人諸如韓東、于堅、徐敬亞過于口語化、粗俗、痞話,引起許多讀者不適,而汪國真則以淺顯易懂、簡單直白、具有積極向上的詩歌風格,恰好迎合了當前讀者需求。” “而且根據(jù)調查,汪國真的詩歌已經(jīng)開始在燕京、粵省等高校流行,所以他認為,現(xiàn)在出版這部詩集正是時候。” 方明華聽了心里暗贊。 這個舒斌眼光確實獨到。 正如剛才趙紅軍那番話,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詩壇被稱為“真空時代”,文學與體制的互相制約,早期“詩歌狂潮”給讀者引起的興奮和快感大大減弱。 而汪國真則以淺顯易懂、簡單直白、正能量的詩歌風格突出重圍,成功撿了詩壇時代真空的便宜。 在歷史上,也就是這本看上去文學價值不算高的《年輕的潮》先后印刷售出六十萬本,超過了當代任何一本詩集! 想到這里,方明華笑道:“舒斌是盛世圖書總經(jīng)理,他自己可以決定,干嘛還要征求我的意見?” “盛世集團有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內事不決可問明華。”趙紅軍表情嚴肅。 “那外事呢?” “外事不決也問明華。” 方明華聽了忍不住笑起來:“得得.別一本正經(jīng)的給我戴高帽。” “嘿嘿,開個玩笑嘛,明華,你對此事到底是什么態(tài)度?”趙紅軍也笑起來。 “我覺得舒斌挺有眼光的,如果我是《延河》的主編,我或許不會刊登這上面的詩,但我如果是盛世圖書的老板,我會出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