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方明華心里感嘆了句,但臉上表情并沒有什么變化。
他看了看,又將雜志還給張億謀,說道:
“這部我當主編的時候點評過,是部非常優秀的作品。”
“是的,我看了很有想法。”張億謀接過話茬:“我今天來是請你幫兩個忙。”
“你說。”
“能否幫我聯系這個叫蘇童的作者,我聽白社長說你和他很熟,還有就是能否幫我改編成劇本?你寫的劇本太合我意了。”
方明華已經猜出來張億謀找他就為這事,他很爽快的答應。
“沒問題,我馬上就聯系蘇童,至于劇本你什么時候要?”
“自然是越快越好。”
方明華聽了沉吟一下說道:“這樣吧,我手頭這部估計下周就能完本,我就動筆給你寫劇本差不多一周時間也就夠了。”
如果別人說一周寫一個劇本,張億謀很懷疑劇本質量。
但從方明華嘴里說出,那就不一樣了。
“謝謝你。”張億謀趕忙說道。
“都是朋友,客氣啥?”方明華說了句,從抽屜里拿出一個小本本,找到蘇童的電話。
南京,洪武北路。
蘇童點著一支煙,看著窗外的梧桐樹發呆。
南京的梧桐樹特別多,滿街都是。
他現在已經辭去《鐘山》雜志社編輯,成了蘇省作協的專業作家,生活很自由。
前幾天他剛從燕京回來。
也就前年年底,應邀參加了在燕京舉辦的第三屆青創會,見到一幫文壇好友,會議結束后,他并沒有急著返回南京,而是在燕京呆了幾天,拜訪了燕師大的老師以及自己一些好友。
通過朋友認識了王碩、馬未都他們,加入了他們那個所謂的海馬創作室。
雖然創作室里大部分還是作家,像自己的認識的王碩、莫巖、劉振云等,但并不是聊文學,而是更多的是一種聊天。
燕京人叫“侃”,侃著侃著就能侃一部電視劇劇本出來。
作為南方人的蘇童很不習慣這種方式,加入當然是為了賺點稿費——“侃出”一個劇本,賣出去,大家都能分點錢。
上次從燕京聚會回來,蘇童決定退出。
這個海馬工作室怎么就成了一個小團體和方明華杠上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