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此后的情節(jié)故事,也是懸念叢生,環(huán)環(huán)相扣,幾乎每一位讀者都在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最后的結局。
這種寫作手法,更類似于劇本的寫作,更容易讓人得到“爽”感。
這種感官的快感,卻會削弱的張力與內(nèi)涵,很少會讓人會在文筆與敘述的技巧上沉思。
這一點,閻真的《滄浪之水》做的更好。
不僅僅是一部官場,更是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一部巔峰力作。這部作品通過人物的人生經(jīng)歷,將時運轉(zhuǎn)移中的人性百態(tài)與人情翻覆,將權力與金錢對知識分子的精神擠壓與價值毀滅,均深刻地一一道破。
并沒有停留在官場情節(jié)的表象,而是觸及人的靈魂,通過政治仕途的變化,來描繪主角池大為這個知識分子在精神世界里妥協(xié)、適應與蛻變的全過程。
閻真的文筆娓娓道來,敘述上行云流水,對人物的刻畫,用近乎白描和不動聲色的細節(jié)陳述,寫活了池大為與馬垂章兩個人物。
相對于《人民的名義》,從人物的設定上也借鑒了戲劇的沖突與集中。
中的人物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交叉關系,正面人物侯亮平與反面人物高育良、祁同偉更是師生關系、同門關系,雙方的較量更是濃縮了感情、權力與陰謀的多重元素,這樣的情節(jié)搬到熒屏上,自然而然會擁有戲劇性的沖突。
但最大的問題在于:人物的復雜性刻畫上,失之于臉譜化。
特別是主角侯平亮,更多地像是一個秉承天命而來,從石頭里橫空出世的孫悟空,他無所畏懼,堅定反腐,哪怕身陷對手制造的莫須有陷阱,他也總有三根毫毛護體,成功逆轉(zhuǎn)命運。
如果不是主角光環(huán)加持,估計要被劇中的一幫大佬們,吃的連渣都不剩。
這也是這部和電視劇最大的詬病之一。
改吧
少點所謂戲劇沖突性,多寫點人性的復雜以及社會的批判。
歸,將來劇本歸劇本。
1993年的冬天,方明華就這么度過。
外面,文壇延伸到文藝界都圍繞“人文精神大討論”吵翻了天,但方明華在溫暖的家里寫著一個有些殘酷的故事。
時間到了十二月下旬,這天下午,方明華正在書房里碼字,就聽到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上樓聲,緊接著書房門被推開,女兒蕊蕊背著書包跑了進來。
“爸爸,爸爸,我小姨回來啦?!?
“你小姨?從美國回來了?”方明華聽了略感驚訝。
“是呀,今天放學她去接我們了,現(xiàn)在在樓下呢。”
“哦,那下去吧?!狈矫魅A關掉電腦,拉著女兒的手下了樓,就看到李麗正看著兒子樂樂畫畫。
小家伙很顯擺的把以前畫的奧特曼遞給李麗看,獲得了小姨的稱贊。
李麗穿著一件白色的高領毛衣,緊身牛仔褲,已經(jīng)換上家里給客人準備的大棉拖。
方明華發(fā)現(xiàn),李麗在美國呆了好幾年,容顏似乎沒發(fā)生什么變化。
這結婚和沒結婚都一樣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