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1984年,王小波跟著妻子李銀河到匹茲堡大學陪讀,一個叫許倬云的歷史系教授認識了他,并讀了《黃金時代》的初稿,覺得很有意思,決定悉心指導。 一直到1992年,才完成了這個中篇。 而這位讓王小波一直感恩的許倬云,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夏威夷大學、匹茲堡大學教授,他后來還有一個身份:著名歌手王力宏的舅公。 只是香江那邊的出版社為什么要起這個名字? “西米,我剛才翻了翻,雖然這本書里也有情色描寫,但是和香江那本的風月文化,似乎沾不上邊吧?為什么要起這個名字?”方明華感到奇怪。 “現在香江那邊不是流行風月文化嘛估計是出版社弄個噱頭,讓更好賣些。”陳西米解釋道。 這? 方明華頓時哭笑不得。 好端端的一本嚴肅,竟然搞成小黃書了。 陳西米說,王小波知道這個消息后也很不高興,但沒辦法,想在香江出版就得聽人家的。 “西米,這樣,我先拿回去,再給盛世圖書那邊的編輯看看,最后再給你答復如何?” “行,你慢慢看,反正也沒人出版。” 從史鐵聲家離開,方明華帶走這本書。 晚上回到總政大院,躺在床上,方明華又讀了一遍。 看完之后,陷入沉思。 《黃金時代》無疑是一本知青文學,但和以往的知青文學完全不同,作者沒有在作品中體現出大量的痛苦和扭曲,也沒流露出對政治的反抗,而是通過純粹而荒誕的描述,以“性”為介入點,完成關于個體存在和生命本質的思考。 但那問題就是出在這“性”上,香江出版社能將此書歸到“風月系列”也有一定的道理。 不過,前面已經有賈平娃的《廢都》順利發(fā)行,這本書估計也不成問題。 也不知道蘇斌看了這本書有何感想? 方明華突然想到申城去一趟,見見蘇斌。 再說,盛世圖書公司搬到申城,在浦東征地蓋樓,趙紅軍一直要他來申城看看,他懶得跑,這次也算答應趙紅軍的要求,免得他老在電話里叨嘮。 既然決定,第二天早上,方明華先給宋棠棠打了電話說自己要到申城,遲幾天回來,然后又撥通趙紅軍的大哥大,說自己現在在燕京準備來申城。 “哈哈,你終于過來了,看看咱們的盛世大廈!”趙紅軍在電話很是得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