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方明華侃侃而談。
“他指的是區別于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等文學巨匠創造出來俄羅斯文學的黃金時代,以勃洛克、別雷、古米廖夫、阿赫瑪托娃等作家為代表,他們總體的文學成就要遜于黃金時代,故被稱為“白銀時代”?!?
“說到詩歌,在我看來,二十世紀(尤其上半葉)的詩歌是人類歷史上最燦爛的黃金時代,它沖破了國家種族和語言的邊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國際視野和與之相應的國際影響,正是在此意義上,才有所謂的國際詩歌。
“這一詩歌的黃金時代,無疑和工業革命、“上帝之死”、革命與專制、兩次世界大戰、納粹集中營、大清洗、原子彈,即和人類歷史上最深重的黑暗有關?!?
“偉大的詩歌如同精神裂變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其隆隆回聲透過歲月迷霧夠到我們。也許正是由于過度消耗,自“二次大戰”結束以來,詩歌在世界范圍內開始走下坡路。”
“中產階級生活的平庸在扼殺想象力;消費主義帶來娛樂的同時毀滅激情;還有官方話語的強制和大眾媒體的洗腦的共謀……
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曾經說過,二十世紀上半葉也是物理學的黃金時代,隨之是白銀時代?!?
“明華,照你這個說法,咱們國家的詩歌發展和國際上比,慢了半拍?!崩钔有χf道。
“是的?!狈矫魅A繼續說道:“眾所周知,二十世紀上半葉,國人都在動亂、災害、戰爭中度過,大部分人連肚子都吃不飽,哪有心思吟詩作賦?但盡管如此,在二三十年代我國還是出現了如徐志摩、戴望舒、卞之琳等一批優秀詩人?!?
“建國以后,我們經歷過那個特殊時期,包括詩歌在內的文學一直處于抑制狀態,直到從七十年代末開始詩歌進入狂飆時期,以北島、顧城、舒婷為代表一大批優秀詩人創作了中國現代詩歌的輝煌時刻,故我把它稱為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而現在時光踏入到九十年代,詩歌也即將進入他的白銀時代。”
“這一時期,隨著社會的發展,詩人們的創作趨勢和八十年代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有下面幾個特征,這些大家其實已經感覺到。
第一:詩歌中將容納更加復雜的社會經驗,反崇高,反理想傾向更加明顯
第二:詩歌向著個人的經驗感受收縮,更加趨向個人化、生活化、口語化
第三、詩壇分裂、詩歌象征資本話語權力的爭奪、知識分子寫作和民間寫作營壘劃分的論爭.
方明華長達四十分鐘的發言里,系統總結了八十年代初期到九十年代中期國內詩歌發展的整體狀況。
客廳里的人都認真聽著,不少人邊聽邊陷入沉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