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迎…必要……”莫長川低垂著眼淡淡地。 “什么?”這下輪到鐘潮生不解了。 莫長川想好好解釋,卻一時不知道從何起。她越是著急,話就會越不流暢。最后她把心一橫,拿出手機用備忘錄輸入了一句話,遞給了鐘潮生。 “你沒有必要為你沒有錯的話道歉。”鐘潮生邊看邊念了出來。 這句話很耐人尋味——整句話的重點是“錯”,如果“這是我分內的工作”是鐘潮生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那么這句話就不算是“錯”;但如果這只是他為了搪塞鄭伯所的借口,那還是他經過思考之后才的,也不算是“錯”;只有他的心并不是那么想卻是無意中了這樣的話,才算是真正的“錯”。所以只要鐘潮生符合了前兩點,那就沒有必要道歉。 他幾乎是被自己這樣的分析繞暈了頭,整理清晰之后才道:“不管怎么,這句話聽起來就像是要和你劃清界線,也許你聽了會覺得不舒服,所以請你接受我的道歉。” 莫長川又拿著手機輸入了一句:“你為什么會覺得我聽了會不舒服?” “因為……因為……”鐘潮生一時也不知道該怎么回答這個問題。因為知道你依賴我?或是因為覺得你對我有特別的信任?這樣的回答怎么聽都像是自視過高。“因為……鄭管家和顧醫生都覺得你對我十分信任……” “他們憑什么這樣判斷?我從來都沒有告訴過你關于我自己的事情,不是嗎?”莫長川似乎發現了這個方法的好處,比起話真的是方便多了。 “的確如此……”這一下輪到鐘潮生覺得有一點失落。他曾經很多次在莫長川的面前提起妹妹鐘采薇,除了那一次故意試探她對妹妹是否有印象以外,每一次都是他發自內心想和她分享過去和妹妹的生活點滴。這么相比之下,似乎他對莫長川比對任何人都更加信任。此時此刻,他仿佛與下午站在門外的莫長川徹底交換了位置,終于體會到了她聽到自己那句話的時候,心底里到底是什么樣的滋味。 “不過那是我自己的問題,是我無法輕易地信任別人而已。更何況,這些事情出來也不能改變現實,也不能挽回什么。何必要提。”莫長川看著鐘潮生僵住的表情,似乎察覺到自己的話似乎有些歧義,于是趕緊在手機里輸入補充了一下。 “不,不是這樣的……”鐘潮生搖了搖頭,“雖然出來改變不了現實,但能找到宣泄的出口,或是有一起分擔的人,肩膀上的重擔就會輕一些,心理上的壓力也能舒緩一點——就像墻上的污垢,如果你自己一個人去擦,也許耗費很長的時間,不準舊的擦干凈沒多久,又會蒙上新的污垢;但如果多一個人與你分擔,很快就能把污垢除干凈,也能歷久彌新……” 這樣的比喻莫長川還是第一次聽見,與顧詩涵之前給她講的“1-1=0”的理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她的事情,真的可以給其他人聽嗎?莫長川不禁在心里生起了這樣的疑惑。如果可以的話,這些一直讓她窘迫難堪,甚至羞恥之事,她希望這世上沒有人知道。更何況,這些都是負面的事情,她前陣子在顧詩涵推薦的關于心靈修行一類的書籍里看到過關于負面情緒的影響【注1】,知道負面情緒能讓身邊的人也產生負能量。她本來性格就不積極,如果向別人訴的話豈不還會讓別人也一同不快嗎? 鐘潮生看她拿著手機卻久久沒有反應,似乎能看透她的憂慮:“如果你在擔心你的事情對別人帶來的影響,其實那是沒有必要的。我的妹妹在她剛患病的時候,為了不讓我擔心,不斷地壓抑著自己內心的恐懼與不安,什么都不肯跟我……用她自己的話來講,她的心里本來住著一只魔怪,一開始的時候魔怪還算乖巧,她自己能控制得住,因為那時候她的生命里除了悲傷,還有著快樂與滿足。”他拿出手機打開一個pdf文件,放大凜給了莫長川。 那是一個用手機拍攝的手繪圖,是一個像條漫一樣的簡筆畫,畫法雖然稍顯拙劣,但足以看清楚要表達的內容。里面有一只惡魔,它長在一個女孩的心里。剛開始的時候它非常渺,身邊被心形和三角形的圖案所包圍著。這兩種圖案的數量都差不多,看上去似乎相互抵消了,達到了很好的平衡作用;然而下一個圖里,那些心形圖案卻只剩下零零星星的幾個,旁邊的三角形圖案卻幾乎占據了所有可用的空間,惡魔竟然也以它們為食物開始逐漸長大了;而等到只剩下三角形圖案的時候,惡魔的體形變得更大,皮膚的顏色也逐漸變成黑色,露出了尖利的獠牙。 “這是我收拾妹妹的遺物時發現的。她跟你一樣需要通過看一些心靈修行方面的書來做自我的觀念矯正,以前我會叫她做點筆記加深一下印象。這個是夾在她的其中一本筆記里的,可能是她自己一個饒時候有感而發吧……”鐘潮生的表情有些落寞,“唉……我怎么又跟你提起她了……” 莫長川仔仔細細地反復看著那些圖,她似乎能明白這樣的感受。如果鐘潮生妹妹心里住著的是一個魔怪,那么她心里住著的就是一個懦弱無能的自己,就跟《哆啦a夢》里的大雄一樣。只要一丁點的事就能讓她想起過去的不快,繼而這些不快就會讓她越發地討厭自己的懦弱,甚至是討厭自己的一牽然而越是討厭,自己卻越想逃避面對不想面對的人和事,也就會變得越像內心深處的那個“大雄”。在她所看到的書里,也曾經提及過這種變化,要改變這種狀況,要先從遇事的第一反應開始。就像她習慣了遇到任何事情,第一反應都是先往悲觀的方面去想,這樣就像是在思想里搭建了一條固有的通路,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習慣;反之,若是第一反應是先往樂觀的方面去想,時間長了,也能形成一條通往積極思想的路。【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