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汪文言的語氣有些輕蔑和敵視。 其實也根本不想掩飾,因為萬歷托孤的這幾個,除了英國公張維賢、吏部尚書周嘉謨,剩下四個人都是萬歷的人,也就是東林的政敵。 “其實我們不要慌,繼續猛攻鄭貴妃即可,天子和太子都沒理由制止。”左光斗語氣很堅決,目標很明確。 楊漣也認同,建議繼續按照計劃,現在鄭貴妃還在乾清宮,那就繼續向她這邊施壓,以此作為立功、揚名和制造事件的突破口。 汪文言也說道:“太醫案現在還沒有下定論,我們可以猛攻崔文升,說是他伙同太醫一同下毒,背后是鄭貴妃指使。” 楊漣立刻響應道:“好!奏章一上,我們再猛攻鄭貴妃,逼迫她侄子認慫、讓她也移宮。這樣我們立了大功、揚了懲辦小人和女子的正氣名聲、還讓皇帝欠我們一個人情。” “那是當然,我們不做浙黨也會做。與其拱手讓給政敵,當然要搶在前面。”汪文言對這件事做了一個總結,意思是必須要做,還事不宜遲。 楊漣也補充道:“而且太醫案跟成國公有些牽扯,再加上我手上掌握了武勛的把柄,只要軟硬兼施,成國公可以變為我們的助力。” 次輔劉一璟捋了捋胡子,深知鄭貴妃就是一個靶,而且是名聲早已臭了,現在又沒依靠的大靶子。 “既如此,文儒、拱之先彈劾,我和韓曠跟上。文儒再跟成國公、鄭貴妃侄子談。” “好!文儒義不容辭!”楊漣、左光斗眼中滿滿是堅定信念。 …… 八月十六日。 泰昌皇帝下詔,說自己幾夜不眠,每天只喝少量稀粥,頭暈目眩,四肢無力,難以走動。太醫用補藥無濟于事,此時急需清熱化瘀通利緩解頭痛的方法,問計于群臣,希望不拘一格想辦法。 這個詔書一下,算是對天下公布了泰昌病重的消息。 朝廷的大臣們紛紛開始行動。 有的尋醫訪藥,有的翻越醫書典籍,還有的..... 趕緊搞事情、立功勞、抓軍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