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實用性受到了限制,朱由校要造的小型手雷,其實就是后世的手榴彈。 但是不能用鐵殼,火藥量小炸不開鐵殼,即使炸開也只能炸成幾瓣,殺傷力太小。 因為此時只有低性能的火藥,沒有炸藥。朱由校知道后世的手雷把鑄鐵做成鋸齒狀的原因:容易炸成許多碎片,殺傷力大。 朱由校從西山制陶桶的工坊專門定做了許多薄壁鋸齒狀圓筒,留下兩個小孔準備固定木把,木把是兩半合起來的,空芯里面布置拉線、綁繩、撞針、燧石、導火線。 陶桶里面裝火藥和鐵砂,木把后面有個木蓋子,擰開木蓋子把拉線套在手指上,將手榴彈扔了出去,拉線拉開了撞針的銷子,在皮筋的作用下撞針撞擊燧石,點燃火線。 火線燃燒到陶桶,點燃火藥,手榴彈爆炸了,無數陶瓷碎片、鐵砂四處蹦飛,殺傷力可觀,能炸死炸傷六七個人。 手雷不用點火,單手可以投出二十多步遠,比后世的手榴彈大一號,但是比震天雷方便多了,輕便易于攜帶。 這次制作是不同工坊制作零件,他指導錦衣衛組裝而成。訓練在秘密中進行,為了保密沒有作投擲爆炸實驗,只訓練了沒有裝火藥的空手雷。 炸藥包就容易多了。 朱由校干脆把手榴彈的木把塞進炸藥包里,只是火線長度是手榴彈的二倍,木把也相應加長了,因為炸藥包的威力遠大于手雷。 爆破手必須有足夠的時間逃離危險區,往往在敵人的有效射擊距離之內,連滾帶爬是經常的事,沒有足夠的時間是不行的。 地雷是在壓力作用下保險斷開,沒有引線,直接爆炸。 大明本身就有地雷,在靖難中用于實戰,此時制作原理相似,沒有引線為了及時爆炸,否則只能空爆。 朱由校還設計了連環雷,這都是前世從《地雷戰》中學到的。當然石雷、陶瓷雷、瓦罐雷、竹筒雷、水雷,以后朱由校都要設計出來,用水雷封鎖港口、河流、護城河之類。 忙活了兩天,想著明天該叫劉時敏來。 趁著別人不知道他是自己的人,讓他跟一些重要大臣聯絡,處理一些很重要的任務。 忽然大晚上的,司禮監的魏朝來了,急匆匆地說道:“太子殿下,陛下和李娘娘喊您立刻到乾清宮。” 朱由校眼神一凝,看來最后的時間就快到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