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前者是大臣請求,皇帝才同意的,這是一個巨大功勞和人情。 后者是皇帝病重做出決定,召集群臣討論這個意見,支持此意見的雖然也有人情,但跟前面那個沒法比。 朱常洛也為自己想了很多很多~ 王安、李選侍這些人看不懂,但朱由校熱淚盈眶。 父親都病到這個程度了,依然想著為自己鋪好路。 泰昌卻強行擠出一個笑容,臉色蠟黃蠟黃,皮膚也褶皺無光澤,但這個笑臉就是最美的笑臉。 朱由校發誓,不會讓包括東林黨在內的家伙,給自己父親潑臟水。 泰昌又單獨囑托李選侍,告訴她應配合太子,小心不要像鄭貴妃一樣被文官當了靶子。 李選侍自此想辦法盡力配合朱由校。 …… 八月二十三日。 楊漣連續上疏了《劾史繼偕疏》、《申明禮制疏》、《慎擇東宮近侍疏》、《劾內官崔文升疏》,最近一封猛烈抨擊鄭氏一派的奏疏,上陳了三日仍沒有動靜。 不愿意看到大亂的首輔方從哲,正要松一口氣,忽然宮中傳出話來,朱常洛將于今日下午申時召見一批大臣。 “敢問都召見誰啊?” “英國公、成國公、內閣三位大學士、六位尚書及左都御史,還有兵科給事中楊漣,一共十三位重臣。” 十三位當然是原話,但“十三位重臣”,就是他私自加上的話,以故意將楊漣跟上述位高權重者并列。 他把這個名單告知方從哲的同時,還派魏朝、曹化淳、高起潛等人分別去通知上述人員。 到了午時又傳來消息,說是上百名錦衣衛被抽調入宮。 這絕不是謠言,已有守在午門門口為泰昌祈福的一些官員親眼所見。 左光斗對著朝臣友人們大叫“嘿呦”一聲,說這是鄭貴妃威脅陛下,要讓他處置楊漣。恐怕輕則挺仗,重則流放。 同為言官,也同是東林干將的刑科給事中惠世揚,也站出來帶著言官同僚嚷了起來。 許多人都開始擔心楊漣。 尤其是年輕的士子們,非常關注“大英雄”的安危。 大伙都知道,這個時候把楊漣叫去,還叫錦衣衛進宮,一般都是令其執行“廷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