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所以,在馬大隊跟王慶平之間,李勝利最終還是給了他機會,讓他繼續當馬店集的支書。 至于王慶平嘴上說的炮車,就是運原木的那種炮車做了修改,可以勾起整塊預制板行進的簡易運輸車。 “不去了,那玩意兒原木都能挑的動,一塊預制板沒有原木重的,勾不起來,再讓軋鋼廠那邊改一下就好。 門面房上蓋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自己不懂技術,就讓懂的來。 給太平莊的關大拿打電話,讓他們村出瓦匠,最少兩三百人,村里人當小工,先收拾一下村里的舊房,再有一月,雨季也就來了,別塌了房,不然還得重修。 修房子是小事,告訴當小工的,仔細看看太平莊來的瓦匠,人性次、嘴上沒把門的、樂意撩騷的那些個物件,都給關大拿退回去。” 提到炮車,就得說說馬店集跟軋鋼廠的關系了,沒有這層關系,別說炮車了,馬店集的瓦匠家什都弄不齊全的。 老支書跟關大拿談的第一筆工費,不是錢也不是糧食,而是讓軋鋼廠做了新農具之后,退下來的那批老農具。 如今的鐵器、糧食都是有數的,真要說到成粒的糧食,可不是有錢就能買的到的。 馬店集能解決口糧的問題,那是用羊肉從酒廠換的,酒廠那邊也不是糧食用起來沒上限,出現的差額,都要用瓜干再補一下的。 進的糧食要跟出的酒對上賬,這也是一個蘿卜一個坑的,酒廠兌了高粱米,就得用瓜干補上這部分空缺。 別說是糧食了,村里村外的榆樹,頭天剛剛冒了綠芽,第二天連著嫩芽帶著嫩枝也就沒了,榆樹是不多的連皮帶葉都能吃的。 城里人想要挖野菜,那也得往山里去,村子周邊,別說野菜了,毛都不剩一根的。 春夏之交,正是缺菜的時候,真趕上了饑荒,這時節就叫青黃不接了。 糧食很緊張,產銷的數量是大致能對上的,農民想要糧食,除了瞞報之外,就得考慮開源了。 老支書王勝庭勾連太平莊的關大拿,就是在考慮糧食開源的事兒。 除了增加購糧的數額之外,老支書前兩天還跟關大拿商量了一下,從造紙廠過來的肥水,讓太平莊這邊截用一下。 造紙廠的肥水灌田或是廢水灌田,也不是現在才興起的,民國時的兩江那邊,這已經算是成熟的排污方式了。 廢紙再造不算,秸草造紙的廢水還是很有肥力的,雖說不環保,但這個時候肚皮都吃不飽,談環保,在農村可能會挨大嘴巴子。 憑老支書王勝庭的經驗,肥水灌田之后,兩三年內都有肥力的,灌的太多,土壤反而會板結。 馬店集這邊卡糧食的主意已經打定了,將今年的肥水勻給太平莊,讓他們打灌漿水的時候摻上,提不了一成糧食產量也是差不多的。 太平莊的一成糧食,那起碼也是二十萬斤朝上的,雨水再好點,三四十萬斤也是他,藏糧于太平莊,老支書的法子在李勝利看來也是高明的。 只要馬店集這邊不大規模的欠收,太平莊那邊再瞞報一下,事情的首尾也就有了,到時候多出的糧食兩個村平分,很公平的買賣,但就是有點違規。 這些糧食也是李勝利需要的,人活著就得吃喝拉撒,吃是排在頭一位的。 各地名醫,城里的醫家,拖家帶口的人數不少,再加上自訓班的學員,除去自帶的那一部分糧食,有了住的地方之后,首要的一點就是解決吃的問題。 如今老支書,借著一個關晴月就把問題解決了,李勝利這邊也不客氣,張嘴就是按照比例來的四成。 對此老支書這邊也沒打磕巴,直接就點了頭,太平莊的糧食,依附于李勝利開的買賣,四成的份子該給。 跟太平莊的關大拿聯系,老支書也是想到了這一點,這也是唯一能大批弄到糧食的辦法。 雖說風險不小,但跟餓肚子相比,這點風險真的不算什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