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兩天的時間,美柚國際已經有了4000萬美刀入賬。 哪怕支付給索尼1200萬美刀,也綽綽有余。 當然,協議中,雙方還約定了一些其他細節。 比如第一批鏡頭模組前后各100萬套,要在11月3號之前交付星逸科技。 同時,索尼還要給星逸科技,提供一支專業的影像技術團隊,提供影像技術支持和算法優化!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沒有誰能比索尼,更了解他們家的鏡頭。 有了索尼的技術支持,星逸手機的影像優化、調試,都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搞定。 這也是星逸影像部門和算法部門,學習技術的好機會! 此外,在每批鏡頭交付后的五天內,星逸科技要提前全款預付下一批鏡頭的費用。 后續每月3號前,索尼都要交付前置、后置各80萬套,一直到合約結束。 若是交付延遲,索尼需要支付延遲批次貨款3%的違約金。 同樣,若是星逸科技打款延遲,也要支付3%的違約金。 …… 對于這次合作,雙方皆大歡喜。 索尼一下子拿下一千萬套的鏡頭模組大單,王逸也拿到了非常低廉的價格。 畢竟小米一顆鏡頭都要10-11美金。 王逸前后兩個鏡頭加起來,才12美金! 真的很劃算。 主要原因就是小米1代沒有前置鏡頭,首批只要了10萬套后置。 王逸卻是一次性簽了1000萬套鏡頭模組。 百倍的體量,自然會談到最合適的價格。 沒辦法,雷布斯不是重生者,對市場信心不足,第一批次只下單了十萬臺。 直到后來賣脫銷了,他才意識到這年頭的智能手機,只要價格合適,到底能有多搶手! 才意識到國產智能手機的市場,有多恐怖。 當即果斷加單…… 即便如此,前世小米一代依舊賣了790多萬臺。 可這一次,有了王逸,有了星逸手機,直接百萬臺現貨狙殺,小米一代的前景怕是不容樂觀。 哪怕星逸手機比小米一貴一千多,也能賣得更好。 畢竟星逸手機不管是外觀設計、質感,還是屏幕、攝像,等等,都完爆了小米1! 1999的粗糧,2999的細糠,消費者如何選擇? 至于星逸手機為何不3999起步,甚至4999起? 無他,即將上市的iphone4s也才4988起! 星逸手機一代,沒什么名氣,沒用戶群體,就敢直沖4000檔,絕對是找死! 當然,星逸手機16g版本2999,32g版本就要3499,64g版本3999。 后續若是賣得好,再推出個128g的至尊版,沖下4499試試水! 這年頭國產手機要賣高價,還是很難的! 合約談妥,瀧澤田一走了過來,興奮地伸出手: “王董,你這種爽快的大客戶,我最喜歡。希望這是我們良好合作的基礎,后續我們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合作!” 王逸笑著回應:“那是必然,明年你們索尼的最新旗艦鏡頭,可得給我留著。明年我還得要五百萬套,不,一千萬套新鏡頭!” 明年下半年,安卓陣營都開始推四核新品。 雙核的星逸手機一代,就算賣得再好,到了下半年四核普及,都會備受影響。 也正是因此,魅族明年六月份就推出了mx四核版本。 小米8月份也發布了四核的小米2代! 同樣,明年上半年,王逸就得研發四核的星逸手機二代。 六月份就得發布! 這是沒辦法的事。 電子產品更新換代太快,不主動出擊,緊跟時代潮流,就會被時代拋棄,淘汰! 輝煌了二十年的諾基亞,就是這么退場的。 當然,退場后,諾基亞憑借著二十年的專利積累,每年的專利費也能賺不少。 但比起之前輝煌的時候,還是差得遠了。 畢竟諾基亞的巔峰二十年,可是比蘋果都輝煌! 瀧澤田一喜上眉梢,嗅到了商機: “王董,明年上半年就準備做星逸手機二代?” “沒錯,到時候,你們的最新旗艦鏡頭,可得優先供應我們!”王逸笑說。 “沒問題!”瀧澤田一爽快地應了下來: “等明年新旗艦鏡頭試產后,我就通知您,第一批,優先給您!” 2011年的索尼鏡頭還不是絕對霸主,王逸這個時候選擇索尼,一出手就是1000萬套的大單,絕對是大客戶。 以后索尼的新旗艦,優先供應星逸手機,也是理所當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