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雖然芯片工廠問題不大,有帝都提供,王逸可以省下幾十億。 但里面的生產(chǎn)線,光刻機等設(shè)備,都要王逸自己解決。 這些才是最貴的,保守估計后續(xù)投入也得一百五十億起步。 像是光刻機,2010年阿斯麥就推出了euv光刻機twinscan nxe:3100。 前世,2013年阿斯麥又推出euv光刻機 nxe:3300。 不過這些先進的euv光刻機,王逸就不考慮了,不現(xiàn)實,不可能對內(nèi)地企業(yè)出售的。 前世中芯國際訂購了一臺euv光刻機,花了1.2億美金,錢都付了,最后因為帝國阻撓,阿斯麥也遲遲沒有發(fā)貨。 相反,內(nèi)地企業(yè)能買到的,也就是落后很多代的duv光刻機。 比如2016年出的nxt 1980di,是前世內(nèi)地企業(yè)買到的最先進光刻機之一,也是中芯國際主力機型。 更先進的duv光刻機nxt:2000i,都買不到,更別說nxt:2050i。 nxt 1980di原本用于制造300nm-38nm制程,二重曝光后可以達到19nm制程。 中芯國際,華力等企業(yè),都是用nxt 1980di二重曝光,量產(chǎn)28-19nm的芯片。 同樣,要用 nxt:1980di來制造14nm、7nm的芯片,那就得靠多重曝光技術(shù),對廠家的技術(shù)要求非常高,量產(chǎn)芯片的成本也很高。 最初,臺積電用nxt:1980di來制造7nm芯片,效果很不理想,良品率低,成本高,最后還是換上euv光刻機,才實現(xiàn)了完美的7nm。 但中芯國際買不到euv光刻機,只能硬著頭皮用nxt 1980di進行三重曝光,四重曝光,甚至五重曝光。 幸好梁老能力突出,在多重曝光領(lǐng)域造詣頗深,硬是推出n+1、n+2工藝,用nxt 1980di這種落后的光刻機,實現(xiàn)了14nm、10nm,甚至7nm。 梁老的兩重曝光技術(shù),不但把中芯國際的28nm良品率從50%提到了90%以上,成本也不會增加太多。 使得中芯國際的28nm工藝大規(guī)模量產(chǎn),能滿足大多數(shù)芯片需求。 14nm需要三重曝光,憑借梁老的技術(shù),良品率和成本也能保證。 可7nm制程,就要用nxt 1980di四重曝光,技術(shù)方面梁老都能解決,但良品率和成本就不好說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拿著nxt 1980di當euv3300用,真是太強人所難。 不過,在國產(chǎn)光刻機突破之前,這也是迫不得已的辦法。 當然,2011年nxt 1980di還沒有發(fā)布。 王逸當下能買到的光刻機型號,是2009年推出的nxt:1950i,和今年剛推出的nxt:1960bi。 其實1950i/1960bi/1970ci/1980di,這四款光刻機都是同樣的光源系統(tǒng),單次曝光都在38nm以上,多重曝光都能生產(chǎn)28nm、16nm、14nm、12nm,甚至7nm。 后續(xù)的nxt:1960bi、1970ci、1980di,不過是在nxt:1950i進行了部分升級,提高了良品率和精度,本質(zhì)上相差不大。 像是三星臺積電的未來幾年的28nm、22nm、20nm、16nm、14nm、10nm,很多都是用的nxt:1950i! 畢竟三星、臺積電2016年量產(chǎn)10nm芯片的時候,nxt:1980di光刻機才開始量產(chǎn)! 7nm之前的制程,三星臺積電用的都是1950i、1960bi、1970ci等老型號。 只要不量產(chǎn)7nm,都沒壓力。 同樣,王逸的12英寸晶圓廠,若是買到nxt:1950i和1960bi,也能從明年的28nm,一直用到22nm、20nm、16nm、14nm、10nm,甚至7nm。 但今年剛出的1960bi不太現(xiàn)實,估計阿斯麥不賣。 不過老款的1950i運作一下,還是有希望的。 當下歐美對國內(nèi)的封鎖限制,還不是那么嚴密。 若是趁機出手,多訂一批,那后續(xù)就高枕無憂了。 哪怕溢價買,都不成問題! 王逸記得,前世euv光刻機要1.2億美金,1980di要7200萬美金。 而當下的1950i估計會便宜一些。 為此,王逸拿出手機,開始查數(shù)據(jù)。 果然,一臺1950i光刻機要4000萬歐元,5470萬美元,也就是3.5億人民幣。 進上十臺,就是35億。 20臺就是70億! 為什么一次性進這么多?還不是怕做大了被錘! 當然趁著當下風頭不緊,抓緊多進一些! 這樣后續(xù)產(chǎn)能擴大,都夠用,一直用到2018年1980di都不再禁售。 當然,不能只壓阿斯麥,小日子那邊也得看看。 原本光刻機三巨頭阿斯麥,尼康,佳能。 如今佳能已經(jīng)放棄高端,停留在55nm,再往上完全干不動。 阿斯麥不但在duv光刻機領(lǐng)域獨領(lǐng)風騷,而且開始發(fā)力euv光刻機,進軍7nm以下的制程。 而尼康還在苦苦堅持,高端領(lǐng)域沒希望,可是中低端領(lǐng)域還是沒問題的。 比如尼康的nsr-s620d和阿斯麥的1950i,性能差不了多少,多重曝光后也可以做10-28nm,甚至7nm。 而且價格更便宜,只要3000萬美元。 英特爾當下的訂單,都是以尼康nsr-s620d為主,少量阿斯麥1950i。 同樣,王逸也可以兩邊押注。 若是阿斯麥出貨不多,進展不順利,尼康這邊也完全能用。 直到7nm以下,尼康才徹底掉隊的。 28-10nm,尼康還是可以一戰(zhàn)的。 王逸有了計較,等芯片工廠這事穩(wěn)了,得找時間去一趟尼康和阿斯麥,談一下光刻機訂單。 這種訂單不是下單了就有貨的,相反,都是提前一年訂。 王逸現(xiàn)在訂貨,明年到貨就不錯了。 屆時,正好芯片工廠也差不多建好了,直接設(shè)備入駐,然后安裝調(diào)試,順利的話,后年就能量產(chǎn)芯片了。 當然,就怕不順利! 畢竟當下要買阿斯麥的光刻機,阿斯麥都會提前派一支考察團隊,前來考察。 再綜合評定半導體企業(yè)的規(guī)模,產(chǎn)能,資金狀況之后,才會出貨。 一般的小企業(yè),新企業(yè),阿斯麥根本懶得理會。 畢竟當下的光刻機行業(yè),是絕對的賣方市場,根本供不應求。 不過這種考察團隊,那就好操作了。 像是前世的漢城弘芯,哪怕剛成立,哪怕千億騙局,可依舊在2018年就拿到了1980di光刻機。 至于原因,就是因為有有蔣老坐鎮(zhèn)。 蔣老在臺積電干了那么多年,接收了上百臺阿斯麥光刻機,所有阿斯麥高層都認識他。 就沖著蔣老的面子,所謂的考察都會順利通過,光刻機都得交付。 雖然這臺光刻機馬上就被弘芯抵押給了銀行,獲得5.8億元貸款,蔣老也被坑得差點身敗名裂…… 只能說弘芯的資本局,太特么高端了。 同樣,星逸半導體這邊,若是能直接訂購光刻機,那自然最好。 但若是訂購不了,也得找個大佬坐鎮(zhèn),那就沒壓力了。 王逸最看重的還是梁老。 但可惜,梁老目前剛?cè)肼毴前雽w,又被臺積電告了。 這場官司一直持續(xù)到2015年才有結(jié)果,前世2017年梁老才進入中芯國際。 王逸想把梁老挖來,也很麻煩。 先不說三星愿不愿意放人,臺積電那邊怎么擺平,都是個大問題! 除非星逸半導體、臺積電、梁老三方達成合作,梁老離開三星半導體加入星逸半導體,臺積電撤訴,王逸給臺積電大單,讓出部分利益。 這樣臺積電得到好處,也封殺了死對頭三星半導體的崛起。 星逸半導體引入梁老,也能引來大發(fā)展。 至于星逸半導體對臺積電的威脅?這不是問題。 比起三星這種龐然大物,星逸半導體不值一提,臺積電根本不看在眼里。 何況歐美限制了euv光刻機,臺積電不覺得星逸半導體能做大。 最多低端芯片自己生產(chǎn),高端芯片的訂單,還是得臺積電代工,多了一個大客戶,也算是合作的基礎(chǔ)。 當然,這前提是星逸手機做大,星逸芯片研發(fā)成功,達到數(shù)千萬級,才有資格去運作這個事情,才有資格和臺積電合作。 而且未必容易,所以王逸還得準備plan b! 最起碼在梁老自由之前,王逸得找個半導體大牛,帶著星逸半導體解決28nm和14nm工藝。 這真不容易。 普通人才好挖,沒多少約束。 當下中芯國際內(nèi)斗不斷,很多人才都頭大地想離開,王逸伸出橄欖枝,待遇豐厚,他們自然愿意加入。 還有臺積電、三星那邊,也能挖! 可領(lǐng)頭人物,就難了! 王逸打定主意,找個時間先見一見梁老,提前聊一聊這事!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