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甚至部分品牌的原裝充電線,都有芯片。
當然,這種充電線就很貴了。
比如前世蘋果的原裝充電線,一百多一根。
小米的原裝充電線,也要幾十。
而沒有芯片的充電線,就便宜多了。
當下10瓦的充電線,其實不帶芯片也問題不大,但若是功率再大了,芯片也就必不可少。
一部3G手機,需要兩顆電源管理芯片P1,分別用于手機和原裝充電器。
一顆快充芯片C1,用于手機。
因此,王逸都是三顆芯片一起出售。
若是充電線都強制帶上芯片,那就是四顆。
但四顆成本太高,大部分廠商都接受不了,尤其是國產(chǎn)品牌。
像是小米旗艦,加上稅費的總成本才1500,若是四顆電源芯片就干到150,都快趕得上手機處理器了,那小米都有壓力。
王逸思來想去,還是放棄了強制充電線內(nèi)置芯片的策略。
一旦強制,不但手機廠商要多買一顆芯片,那些造充電器數(shù)據(jù)線的上下游廠商,也得多買一顆芯片,必然會引起抵制。
畢竟這年頭數(shù)據(jù)線價格都很便宜。
一顆電源管理芯片就40,那充電線都得奔著100去了,這不現(xiàn)實,也不利于x-charge快充標準的推廣。
最終王逸見好就收,放棄了充電線強制內(nèi)置芯片的策略。
一部手機+充電器,三顆芯片足夠賺了。
當下,高通,德州儀器,博通等友商的電源管理芯片最高支持5瓦,不支持10瓦快充。
可以說,星逸科技的電源管理芯片P1,快充芯片C1,都處于壟斷地位,全球只此一家。
別說賣到三四十一顆,就算是賣到五六十,比高通芯片貴一倍,友商也得買。
這就是壟斷地位的優(yōu)勢。
畢竟普通手機可以不上10瓦快充,但旗艦手機想賣高價,就得上10瓦,否則競爭不過友商。
哪怕王逸要高價,他們也得硬著頭皮買。
可王逸沒有漫天要價,相反,只是比高通等友商的5瓦慢充,貴了1美元左右。
領(lǐng)先一代的水平,卻只貴了1美元左右,各大品牌都覺得王逸良心。
得益于王逸良心的定價,哪怕壟斷優(yōu)勢,都沒有漫天要價,各大品牌紛紛下單。
沒有任何意外,單是這一波快充芯片套裝的出售,就賺得盆滿缽滿。
看著星逸半導體部門的報表,王逸心情大好。
300萬套訂單的客戶:魅族,小米,黑莓。
500萬套訂單的客戶:HTC、VIVO、oppo、酷派、摩托羅拉。
1000萬套訂單的客戶:華為、中興、三星、聯(lián)想、索尼、諾基亞、LG。
看著訂單,王逸神色有些復雜。
這年頭,很多品牌尚且健在。
比如摩托羅拉,這年頭還是銷量前十名的巨頭,還沒有被聯(lián)想收購。
再比如黑莓,也活得很好,還沒有賣身TCL。
只是讓王逸感到意外,黑莓也要做快充?
也是,黑莓手機雖然一直保留鍵盤,但也在做智能手機,只是發(fā)展路徑不同,似乎對觸摸屏有抵觸。
以至于鍵盤也成了黑莓的一個亮點。
再加上獨有的安全性和全球開售,黑莓手機這年頭的銷量還是可以的。
一款旗艦一年賣個幾百萬臺還是沒壓力,畢竟黑莓也是國際大品牌。
美帝總統(tǒng)都用的黑莓手機!
還有酷派,也一次性下單了五百萬。
這年頭中華酷聯(lián)四巨頭,依舊寶刀未老!
小米魅族之類的,反而是新興品牌。
王逸算了一下,十幾個品牌總共訂購了1.04億套充電芯片,總共3.12億顆芯片!
哪怕都按照100元一套計算,總共104億!
毛利潤超過95億。
這可賺大了!
高通的快樂,王逸終于體會到了。
當然,未來一年各大手機廠商的錢,王逸基本一波賺到手了。
后續(xù)能繼續(xù)加單的,也就三星,LG等品牌。
他們的旗艦手機全球開售,一年發(fā)布多款,銷量突破兩三千萬都有希望。
屆時肯定還得繼續(xù)追加訂單。
但其他企業(yè)追加訂單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像是華為,中興的銷量雖然也恐怖,但是以低端智能機和功能機為主。
相反,旗艦智能機的銷量反而表現(xiàn)一般。
王逸可不指望著他們的低端手機,都上10瓦快充,這不現(xiàn)實。
不過無所謂,手機廠商的錢賺到手了,后面還有配件廠商的錢。
雖然10瓦充電線不用電源管理芯片P1,但是充電器要用。
不管是哪個品牌要做10瓦充電器,都得采用星逸科技的X-charge快充標準,采用X接口,采購電源管理芯片P1。
若是不這樣,就無法實現(xiàn)十瓦快充,就賣不動。
還有那些賣充電寶的,想要跟進10瓦快充,也得采購電源管理芯片P1和快充芯片C1。
都繞不開星逸科技。
這就是做標準的好處,一旦做成,友商得跟進采購,上下游產(chǎn)業(yè)鏈也得跟進采購,別無選擇。
再加上壟斷優(yōu)勢,未來一年都是這般順風順水。
直到明年這個時候,高通快充出來,或許會有所改變,但改變有限。
到時候,全球都是X接口,都是X-charge快充標準,都是C1快充芯片,P1電源管理芯片。
王逸再趁機降價一波,打個價格戰(zhàn),高通的快充協(xié)議想要推廣,都沒那么容易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