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699、700節 高陵決戰,血色月夜(萬字大章,求全訂)-《警花追我到元朝》


    第(1/3)頁

     book chapter list       關中風光大氣磅礴,厚重醇美,筆墨難言。然李洛無暇觀賞,只能匆匆行軍,只爭朝夕,以執行既定方略。

      唐軍動作很快,北渡渭水之后,沿著鄭國渠往東北挺進,趁著元軍還在百里之外,插入地勢開闊的五陵原,目標直指五陵原大牧場。

      唐軍一邊行軍,一邊分遣騎兵,收繳牧場的戰馬,半日后,就收繳了一萬多匹。

      五陵原是漢朝皇家陵區,由于風水極佳,埋葬了十幾個漢朝皇帝。本來,這片地區被設置為五個縣,是關中精華地區,陵邑人口密集,人文薈萃。

      即便是金代,雖然五陵原遷來了很多女真猛安謀克落戶,可也是種地生產,并沒有破壞陵區,金代皇帝,對漢唐陵墓,還是持保護態度的。

      可到了蒙元,就大為不同了。

      蒙元跑馬圈地,將偌大的五陵原化為牧場,種草養馬,毀棄耕地和灌溉工程,原來的漢人和女真百姓,不是淪為奴隸,就是成為牧民。

      而之前的陵區地面陵園建筑,早就當然無存。只有偶然可見的石翁仲和石獸,寂寞的傾倒在齊膝的荒草中,訴著過去。

      這些石人石獸還算幸閱,因為更多的石人石獸,包括寶貴的古碑,都被敲碎了,堆成蒙古部族的“敖包”,用來祭祀草原饒神靈。

      一路走來,碎石堆成的敖包不時出現,恍然置身塞外。

      李洛大軍行進在五陵原上,猶如身在草原,處處可見游蕩的馬群和蒙古帳篷。仔細傾聽,秋風還隱隱送來草原馬頭琴的聲音。

      甚至,還有帳篷肆無忌憚、有峙無恐的搭建在陵墓的封土上!

      唐主騎在馬上,眼看慈情景,不禁喟然悲哀,愀然不樂,開口吟道:

      漢家陵園作牧場,

      石人頹圮馬蕭蕭。

      入夜一輪明月上,

      獨聽胡琴照敖包。

      五陵少年今猶在,

      龍城飛將亦可召。

      六軍齊發鼙鼓起,

      不雪奇恥恨不銷。

      李洛吟完,抽出一支羽箭,一折而斷,大聲道:“胡虜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不報此仇,如同此箭!”

      左右見子發怒,一起翻身下馬,跪伏塵埃,參差不齊的道:“陛下息怒,韃子凌辱漢家祖陵,臣等必定死戰,報此血仇!”

      李洛用馬鞭指著一座高高的土丘,“此漢太祖長陵也!夷狄以帳篷建其上,可恨可恨!來人!毀帳殺胡!”

      “諾!”一隊騎兵轟然而出,馳往不遠處的長陵,奔到土丘下,一起下馬,抽刀沖向丘頂。

      然而,帳篷里面的元廷牧官,早就聞風逃走,只剩下幾頂帳篷,囂張的凌駕于劉邦長陵之上,居高臨下的俯瞰原野。

      唐軍毀掉帳篷,前來復命:“陛下,帳內韃子已然逃走。”

      李洛哼了一聲,“逃有何益,朕遲早滅之。”

      事實上,李洛雖然感概漢朝皇陵的遭遇,但要他有多憤怒,那就是扯淡了。這一番龍顏大怒,當然是作秀居多。他以漢家英雄自居,遇到此事當然要做出姿態,萬不可無動于衷。

      這是政治正確,必須要這么干。忽必烈稱李洛奸詐,不是沒有道理。

      韋素奏道:“陛下,快到涇河南岸了,再往東十余里,就是涇陽縣。”

      朱頷也道:“陛下,韃子騎兵大半日內必到。”

      李洛點點頭,“傳令,全軍加快速度,搶占涇陽橋!”

      關中的地圖地形,早就由特務繪制仔細送來,李洛對于關中地理,可謂了如指掌。

      按照軍略,搶占涇陽橋是一個關鍵。

      圣旨一下,唐軍頓時開始急行軍。新加入唐軍的義軍,有些跟不上了。

      半個時辰之后,唐軍急行軍,終于趕到漢景帝的陽陵,又半個時辰后,趕到涇河之南的涇陽橋,涇河對面就是涇陽縣。

      到了簇,唐軍已經搶了牧場兩萬匹戰馬。

      唐軍立刻按照既定方略,背靠涇陽橋扎營,排出五里,遮住了涇陽橋。

      緊接著,三萬唐軍騎兵,就在虎古和耶律忠節等饒率領下,迅速通過涇陽橋,一頭扎入十幾里外的嵯峨山。

      嵯峨山屬于北山一脈,因為當年日國遣唐使曾經去嵯峨山參與修建唐朝崇陵,見識到著名的“嵯峨之櫻”,所以帶回櫻花,在日國種植。

      而當時的日國皇,聽到遣唐使的描述,也將一座山命名為嵯峨山,由此號稱嵯峨皇。嵯峨山也由此成為日國華族大姓,而日國的櫻花,也成為國花。

      起來,都是因為關中涇陽這座嵯峨山。嵯峨山上還有唐太宗修建的瀛洲臺,也影響了日國使者,回去后自稱瀛州。

      可以,嵯峨山對日國文化的影響,很大。

      唐軍三萬騎兵,趁著元軍未到,過了涇河藏入嵯峨山。

      然后,李洛用搶來的戰馬,武裝關中義軍。關中義軍善于騎馬,一擁有戰馬,雖然還算不上合格的騎兵,但遠遠望去,卻也是兩萬多騎兵的樣子。

      這當然是為了迷惑元軍,讓元軍以為,唐軍騎兵還在唐軍大營,并沒有藏入嵯峨山。

      這一招,打的就是時間差。

      又過了一個多時辰,元軍騎兵的探馬終于趕到。他們看見唐軍背靠涇河扎營,也覺得很正常。

      唐軍占了涇河橋,在他們看來也是留下退路的表現,估計唐軍要是打不過大元鐵騎,就會通過涇河橋退入關中之北。

      倘若唐軍沒有搶占涇河橋,背河扎營,他們才覺得奇怪。

      又過了半個時辰,一股股的元軍千人隊呼嘯而來,肆無忌憚的在唐軍兩翼和正面縱橫來去,反復騷擾。

      有的千人隊,忽左忽右的靠近唐軍,放一輪箭雨就一觸即退,然后稍歇馬力,完全不給唐軍火器從容攻擊的機會。

      他們,再也不會正面沖鋒了。

      兩萬多關中義軍裝扮的唐軍騎兵,也只能原地勒馬,根本不敢追擊元軍騎兵。

      李洛第一次切實感受到元軍騎兵的難纏。

      之前在南方,他屢次大破元軍騎兵,無非靠的是元軍不熟悉唐軍火器的厲害,誘導元軍貿然沖鋒,用火器狠狠坑了元軍。

      可是現在元軍早就學乖了,完全避免正面沖鋒。他們的隊伍,也不再局限于一個方向,而是四面八方都有,令人顧首不顧尾。

      十個千人隊輪番騷擾,始終讓唐軍保持嚴密的防守隊形。

      可以,僅僅一萬騎兵,在這平原之上就讓唐軍開始頭疼了。

      李洛和眾將皺著眉頭,看著元軍騎兵來去自如,耀武揚威,卻無法可想。

      李洛不由有些憂慮。要是這次計謀不能奏效,那這仗就很難打了。只怕最后還要被逼的撤出關中,回防漢鄭

      又過了一個時辰,西邊馬蹄如雷,元軍騎兵主力大隊終于到了!

      “轟隆隆—”

      六萬多元軍騎兵奔騰如怒濤,似乎整個五陵原都在顫抖,聲勢很是驚人。

      這是李洛第一次面對如此規模的蒙古色目騎兵。這就是駐扎關中的騎兵重兵集團!

      之前李洛在衡陽和云南王也先帖木兒大戰,云南王有十幾萬騎兵,可其中真正的蒙古色目騎兵不過四五萬。

      而且云南王還中了李洛的分兵之計,被李洛各個擊破,當時李洛面對的云南王騎兵,不過十來萬,而且大半是大理騎兵,土司騎兵,以及蒲甘部族騎兵。

      而這次,元軍六七萬騎兵,全部是蒙古色目騎兵!

      同樣是騎兵,蒙古騎兵和大理騎兵,土司騎兵,吐蕃騎兵的騎射戰力,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尤其這六七萬騎兵,有三萬是蒙古騎兵。別看李洛打了這么多勝仗,可從來沒有一次對陣過三萬以上的蒙古騎兵,之前最多兩萬。

      云南王之前的南方大軍,純粹的蒙古騎兵也沒有三萬人。

      而且這個戰場,可不是南方的戰場。

      哈赤牙哥見到叛軍背靠涇河扎營,還控制了涇河橋,不由大笑道:“李洛這個叛臣,果然靠河扎營!”

      部將面對騎兵,靠河靠山扎營,當然是最靠譜了。不然,很容易被騎兵襲擊后路,首尾難以兼顧。

      “哼,他控制和涇河橋,還想給自己留退路,退入關中之北么!傳令,兩翼和正面輪番騷擾叛軍,讓他們片刻不得安寧,耗光他們的力氣!”

      哈赤牙哥下令。

      “嗚嗚嗚—”

      元軍的號角吹響,六七萬騎兵分為數十股,從兩翼和正面,輪番騷擾唐軍。他們呼嘯而來,每次都是散開的數千人,唐軍火炮就是射擊,也沒有什么戰果。

      而且他們方向飄忽不定,火炮不可能時時刻刻調整方向。

      討厭的元軍數千人零零散散的從三面靠近,借著馬速放箭,將一支支羽箭射入唐軍大陣。

      蒙古騎兵的騎弓,本來就不比步弓差多少,加上馬速,射程一點不比步弓差。

      而唐軍要想反擊,火器已經無法取得有效戰果,還白白耗費很多彈藥。那就只能靠弓箭反擊,可元軍騎兵不但疏散開了,而且不斷移動,難以瞄準,唐軍弓箭和火銃很難奏效。

      唐軍為了保持陣型,又不好移動,還要保持密集的隊列,反而給元軍很大便利。

      如此一來,唐軍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尤其是最外圍防守大陣的長槍兵,不斷出現傷亡。

      要唐軍的單兵戰力,比起蒙古兵一點不差,唐軍老兵的單兵戰力甚至比蒙古兵更強。可是,現在追也追不了,打也打不到,眼睜睜看著元軍騷擾,時刻緊張戒備。

      “砰砰—”

      “嗖嗖—”

      唐軍前列長槍兵后面的弓箭手和火銃兵不斷自由射擊,卻收效甚微。百步距離,火銃的準頭已經很差,對低密度的移動目標,殺傷力堪憂,就算打中,也很難在破甲后還能射殺敵人。

      而蒙古騎兵的弓箭,此時此刻反而更靠譜。蒙古大軍賴以征服世界的騎射技術,能做到在高速的戰馬上還能保持不錯的準頭和射擊頻率。這絕對不是一般人能做到,也能學會的。

      要知道,馬背就是蒙古人帳篷之外的第二個家。五歲開始騎馬射箭的蒙古人,很少有出門走路的時候,一般出門必乘馬,乘馬必帶弓箭。

      長年累月的熏陶,騎射融入到他們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加上蒙古民族時不時的騎射競技比賽,和以騎射技術為衡量標準的價值觀,使得他們的騎射本事,遠超其他種族。

      元軍每次派出數千人輪番上陣騷擾,似乎永無止境,而唐軍扎在原地,無法動彈。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隆县| 绥宁县| 会同县| 砀山县| 庆阳市| 汕尾市| 逊克县| 石渠县| 新津县| 石嘴山市| 天长市| 应城市| 凤凰县| 类乌齐县| 临西县| 华坪县| 沙坪坝区| 丹棱县| 焦作市| 博白县| 溧阳市| 玉溪市| 和平区| 清涧县| 陵川县| 阳原县| 桑植县| 任丘市| 合作市| 阿克苏市| 五台县| 二手房| 武川县| 汨罗市| 鹤山市| 舞钢市| 陆丰市| 乐平市| 丽江市| 河南省| 南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