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卻聽唐主繼續道:“世人讀《南柯》,為太守笑,蓋因螺絲殼里做道場。世人亦笑夜郎不知其,不知漢大?!?br>
“而朕觀爾等高麗君臣,尚不如南柯太守,夜郎酋長。比身為夢中之客,井底之蛙,悠然自得還情有可原,因不知也?!?br>
“可爾等明知高麗蕞爾邦,臥大國之側,卻知而生幻,心存僥幸,茍且圖存。爾等以為寧做雞頭,不為鳳尾。卻不知鳳翔九,而雞朝不保夕哉?!?br>
“為自成國,以數百萬子民,蹈不測之險地,臨大國之兵威,時刻如履薄冰,心懷大恐懼。對內威福自專,牧民為奴,敲骨吸髓,如狼似虎;對外委曲求全,稱臣納貢,奴顏媚骨,恬不知恥!”
“如此不堪之舉,全為高麗君臣的一己之私!此穆乎?仁乎?爾等捫心自問,保全高麗,為公為私,為家門富貴,還是百姓福祉!”
“若為公心百姓,就不該保全高麗社稷。大唐視高麗為子,既為諸夏,必以諸夏待之。東國百姓,以朕之赤子。上國之民,下國之奴,孰優孰劣?”
“若為私心,為家門富貴而保全高麗,則民賊也!圣饒仁恕之道,難道是為比而設么?即為民賊,敢效螳臂當車之舉,大唐自有國法在。韋素,慈民賊,國法何如?”
韋素出列道:“慈民賊,以私心自用,為家族富貴倒行逆施,視為百姓公敵,本人斬首,家人為奴,還要殺人誅心,以儆效尤?!?br>
李洛冷笑道:“爾等可聽清了?保全高麗,便是民賊,高麗百姓之公擔保全高麗,便是要讓他們永做國之奴,難做大國之民?!?br>
“若如此,身死族滅固然不免,縱身后之名,亦不保也。爾等只知蒙元刀利,不知大唐之刀,更利于蒙元乎!”
高麗群臣聽到唐主如此一番誅心剖析之論,都是愣在當場,吶吶不能言。很多人聽到這嚴厲的懲處,都是心驚肉跳。
就算高麗名臣安珦,也皺眉思索。
保全高麗,究竟為的什么?真是為了數百萬百姓?
還是為了王室和世家貴族自己的私心?
如果是私心,他憑什么理直氣壯的要求保全高麗社稷?高麗社稷之存亡,百姓之福祉,孰輕孰重?
能像安珦這樣思索的高麗大臣,都是個人修養德操比較高尚的人??善渌芏啻蟪?,尤其是門閥出身的大臣,卻絕對不會去思考這個命題。
在他們看來,這還需要思考?他們本就是私心,自己清楚的很。
百姓福祉,管他們何事?他們只要掌握權勢,永世富貴。就算螺螄殼里做道場,那也是道場,是他們的一畝三分地。
高麗要是成了唐國一州,他們還有什么權勢富貴?
但是,這樣的話是絕對不能宣之于口的。他們要臉,也怕死。
數百位高麗官員,頓時隱隱中分成兩派。
一派,是有可能與唐國合作的,另一派是不敢反抗也不會合作的。
可是李洛,卻不會給他們任何蒙混過關的機會。
高麗群臣被唐主一番揉搓棒喝之后,又被軟禁起來。等待他們的,是兇吉難測的命運。
接著,唐軍繳獲逃往隊伍錢糧物資的清單,也呈現給李洛。
高麗王逃跑時運載了三千輛馬車,除了糧食和布匹等物,還有大量珠寶字畫,佛經典籍,以及真金白銀。
光是金瓶,就有一萬多個,折合黃金二十萬兩。銀瓶超過十八萬個,折合白銀二百多萬兩。
還有著名的《八萬人大藏經》,數以千計的中原典籍。
所有錢財,折合唐元最少七八百萬。李洛又發了一次財。
自當年蒙古洗劫高麗王宮以來,高麗王室幾十年的積累,都便宜了李洛。
這還不算接下來抄沒世族的財產,那更是一個文數字。要知道,高麗可是盛產金銀的啊。
李洛估計,最少還能進賬兩千萬元的財產。
到時這么多銀瓶運回去鑄造成銀元,又能緩解國內的銀荒了。
當然,愿意配合的世族門閥,李洛還是要給他們留下少量財產。既然投降,就不能一股腦全部抄沒。
第二,一個商人模樣的男子突然找到御前奉事韋素。
“韋先生,在下李翼?!蹦巧倘四拥男呛堑墓笆值?。
李翼?
韋素淡淡的拱手還禮,“李先生來找韋某,所謂何事?”他很奇怪,為何這個商人竟然能堂而皇之的進入行宮。
“韋先生,這是在下起草的《高麗請歸大唐書》?!崩钜碛挠牡溃罢堩f先生看看,潤色潤色。在下好再讓那些高麗大臣簽字,聲明?!?br>
李翼拿出一份文書遞給韋素。
韋素沒有馬上打開看,他也猜到了李翼的身份,問道:“要是他們不愿意簽字聲明呢?”
“不愿意?”李翼微微一笑,“韋先生放心,他們會愿意的。你只要幫我潤色一下文書就成了。都是為陛下效力,韋先生應該不會拒絕吧?”
韋素面對李翼的目光,感覺很不舒服。他拿出文士的架子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是自然?!?br>
李翼再次拱拱手,“在下不擅文采,那就麻煩韋先生了?!?br>
李翼,是常年負責高麗和遼東情報的特務。唐軍這次五路攻麗,一鼓而下高麗四京,其中李翼提供的軍事情報也起了很大作用。
落到特務手里,就是錚錚鐵骨,那也經受不住。
等待韋素修改潤色完《高麗請歸大唐書》,李翼就拿著文書離開。
韋素立刻將此事稟報給李洛。
李洛一笑,渾不在意的道:“不用管他,讓他們去折騰就校”
有些不太干凈的活兒,或有失堂皇的事,根本不需要李洛張口,就有人主動幫他想到,幫他辦了。
李翼這樣的大特務,都是這種能“為主分憂”的人。
特務,就是好用。
李洛此時正在看幾份剛送來的情報。
五路唐軍攻占高麗后,駐守重要城池,分兵四出占領郡縣,圍剿高麗殘軍,對付門閥私兵武裝。
楊序封鎖鴨綠水之后,楊青雀也攻占平壤,兩軍準備聯合,集中三萬機動兵力,攻打雙城總管府的幾萬元軍。
攻占高麗東京慶州的張會,也親率五千機動兵力北上,參與攻打雙城總管府。
攻占漢陽的董虎臣,也親率五千機動兵馬北上,參與攻打雙城總管府。
這本來就是既定軍略,使得參與攻打雙城總管府的唐軍機動兵力達到四萬人。
十多萬唐軍,分散在高麗各地,分別執行占領和作戰任務,而唐主李洛所在的開京地區,仍然有兩萬大軍坐鎮,可謂固若金湯。
這么多兵,加上數百名隨駕侍衛,李洛的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
四京齊下的戰略,使得高麗的最高行政樞紐第一時間就全面癱瘓,還來不及組織動員各地抵抗,就面臨唐軍占領。
等到地方反應過來,已經來不及了。很多州縣,就是這么稀里糊涂的換上了唐軍的旗幟。
不到十時間,高麗到處都是唐軍戰旗。大部分的州縣,都落入唐軍控制鄭唐軍以聯為最單位,分駐府縣州郡,門閥莊園,大寺院。
只是,唐軍并沒有屠殺搶掠,還維持各地秩序,這使得高麗百姓從一開始的驚恐,慢慢開始放下心來。
而西海岸靠近江華島的百姓,不但不恐慌,還興高采烈。
因為他們知道,一彎淺淺海峽之隔的江華島早就是唐國的領土,那里的百姓都分了很多田地,農稅和魚稅只有二成,沒有任何苛捐雜稅。
聽,江華島上的百姓子女,還能上學堂讀書。
讀書!那可是世族子弟才能有的?。?br>
而江華島的百姓,除了從高麗人變成唐人之外,都比以前好過很多。
對于離江華島近的高麗人來,他們巴不得唐軍打過來,讓他們和江華島的人一樣,日子好過起來。
至于什么高麗,什么大王,什么世族,那是他們應該操心的么?他們只想有足夠的地種,不要繳納那么重的稅,服那么多的勞役!
…………
五圣山,某處密林。
高麗王和王后一行數十人,躲在這里已經好幾了。
他們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么,也顧不上了。因為,他們此時面臨一個非常嚴重的生存問題。
沒糧食吃。
高麗王逃走時,帶了很多糧食??杉Z食都在車上,被唐軍繳獲。他們雖然成功逃入山中,可根本沒有帶糧食啊。
當時只顧著急于逃命,驚慌之下竟然忘了這一茬。
五了,數十人身上的干糧都吃完了。尊貴的東國之主,和更加尊貴的大元公主,竟是兩三沒有吃什么東西了。
肚子餓的咕咕劍
就是彪悍的蒙古武士,也餓的頭昏眼花,失去了兇猛的氣勢。
三十多人圍著坐在一棵大樹下,個個狼狽不堪,餓的兩眼翻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