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所有的牲口,也被元軍搶走。 做的非常絕。也就是沒有屠殺了。忽必烈還沒到那種喪心病狂的地步,他一直很清醒。屠殺,對他有害無益,他怎么會干?當了幾十年中原皇帝,他并不是毫無底線。 他只是想借此耗空李唐的國力,給李唐制造數不盡的麻煩,同時借助流民潮攻占隴右,從甘涼地區狠狠來一刀,為以后的元唐爭霸爭取主動權。 既然河朔注定守不住,既然大元主體已經在西方,既然一定要西遷,那何須還要在意這些漢人?干脆利用這個機會,來一次大的。 為了逼迫百姓南遷,元軍甚至真的開始動手抓捕青壯,充為奴隸,揚言讓他們去西方做牛做馬。 “你們的皇帝是李洛,他是漢人的皇帝,他很仁慈,不會不管你們的!去吧!去南方,那里有你們的活路!” 第一次,元廷為李洛“說好話”。 當真是天大的諷刺。 而潛伏在百姓中的唐廷特務,數量太少,他們的輿論和能力,如何能和整個元廷相比?他們根本無法阻止這一切。 不少華北百姓,本來就希望脫離元廷投唐,只是之前走不了,如今當然巴不得脫北。 然而更多的人,是不想拋棄家園南下的。 可是,他們此時只能匆匆南遷了。至于反抗,他們連兵器都沒有,飯都吃不飽,怎么反抗?起碼南下還有希望。 于是,數百萬不愿意跟隨元軍去西方為奴的漢家百姓,拋棄了突然被毀的的家園,拖兒帶女,攜家帶口的揮淚離開。 他們帶著僅有的一些口糧,帶著僅有的一些衣物,冒著凜冽的風雪,被元軍驅趕著南遷。 從黃河北岸東岸,到長城之南的幽云地區,到處都是棲棲遑遑南下的人流,到處都是哭天喊地的哀嚎。 不知道多少人,回望著祖祖輩輩居住過的地方,淚水橫流。 流民們以家族或者村社為單位,一伙一伙的南下。他們此時的希望,只剩下:大唐! 此時,只有大唐,只有洪武皇帝,才是支撐他們在風雪中艱難跋涉的唯一動力,是茫茫黑暗中唯一的一盞燈。 “不要哭!哭會消耗力氣,會更冷!去找大唐官家!”在相州南下的百姓中,一個老者對著族人大聲呼喊。 “對!找俺們漢人的官家!” “去大唐!” 如同巨大的潮水一般,冰天雪地里到處都是一伙一伙的流民,曠野中都是哭聲。 “娘!我餓了,我走不動了!”一個小女孩摔倒在雪地,哇哇大哭。 她可憐的母親抖抖索索的掏出一個冰冷的窩窩頭,“少吃一點,還要趕路…到了大唐就好了。” 小女孩臉上的淚都快凍住了,抽泣著說道:“娘,還有多遠能到大唐…” 她母親滾下淚珠,“快了,快了…” 一個老人走著走著突然一頭栽倒在雪地,傍邊的漢子立刻搶上去,“爹啊,爹!” 那老人努力轉過頭,看看北方,又看看南方,吃力的說道:“三郎,俺不行了,走不動了,到不了大唐了。” “爹…”漢子豆大的眼淚滾滾而落。 “把俺的襖子拿走,你們多穿一點,俺也用不上了…雪里一埋…就,就成…” 老人的話越來越小,終于沉寂不動了。 漢子嚎啕大哭,呼天搶地,“爹——” “殺千刀的大元,殺千刀的韃子啊—” 漢子哭完之后,卻仍然脫下亡父的襖子,披在一個小男孩身上,惡狠狠的說道:“小子,你給老子記住了,你大父,是韃子害死的,是韃子害死的!” 事實上,雖然河朔百姓耐苦寒,可這一路走來,仍然時不時見到有人倒斃在風雪中。 而在南下的流民大潮之后,卻是早有準備的元軍鐵騎。 他們,在等待唐軍冒雪北伐,希望唐軍此刻北伐。 可是,他們注定會失望。 當然,如果唐軍屠殺渡河百姓,他們也樂的看熱鬧,然后幫著一起殺。 反正,是唐軍先殺的。 就在黃河南岸官府剛剛動員起來時,最近的一批移民,終于踏上了黃河上的冰面。 來了! 漫長的黃河上,此刻不知道有多少北方百姓,行走在黃河之上。 如同過江之鯽! “大唐!要到大唐了!”千里河面上,到處都是驚天動地的吶喊。 倘若唐廷沒有提前準備,這一幕絕對會讓整個唐廷手忙腳亂。 唐洪武四年、華夏3986年、元至元二十六年臘月初八,是被后世歷史銘記的日子。 這一天,數百萬華北百姓大南遷。 史稱:臘八大南遷! PS:蟹蟹支持,這章真不好寫。還是求求票,真的只能靠大家的溫暖了。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