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崔秀寧等于是將出相入將做了制度安排。 崔秀寧寫出這些東西之后,又加了一條:“凡七品以上文官,有三子者,必有一人報名從軍。” 宋明兩朝,文貴武賤,縣令就敢斥責大將。幾乎所有書香門第的文臣,都禁止子侄參軍,視軍伍為下賤之事。 這使得文武之間猶如塹,幾乎固化,將門就是將門,書香門第就是書香門第。將門以粗鄙無文自我標榜,書香門第以風雅斯文清高自許。長此以往,武人固然愚昧庸俗,文人也懦弱迂腐,文武俱落下流。一旦國家有事,就百無一用。 為何隋唐以前能夠自然而然的出將入相呢?因為隋唐是世族政治。世族子弟的教育很全面,優秀的子弟大多文武兼備,能放下筆就拿起刀,文武分野很。 這有些像是歐洲和日國貴族,文武都要學習,才能算是貴族。絕不會出現宋明那樣,文武技能相互對立。 至于榮譽分配,崔秀寧是絕對不會讓將士吃虧的。和平年代,軍人本來就在影響力上吃虧,怎么還能降低榮譽? 哪怕戰爭再少,大唐也需要始終保持軍事霸權,武饒榮譽地位,不容打折扣。這也是保持民族尚武之風的根本。 要是羨慕,你就去從軍。像將士那樣苦訓,流血,犧牲,或者在邊疆飲風咽沙,忍受寂寞。 能做到么? 做不到,就不要眼紅,不要嗶嗶。 崔秀寧看了看自己策劃的方案,雖然還是不滿意,但也只能這樣了。 做大蛋糕,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先就這么辦吧。 …………… 兩后,大安府令李雍親自入宮稟報一個消息。 “老師,元軍處死了歐羅巴的教皇,立了一個傀儡為新的教皇。” “老師所的神羅國,法蘭西國,還有那什么丹麥國瑞典國西班牙國,已經都被元軍所滅。” 李雍肅然道。這些西方國家的名字,當然是崔秀寧在地圖上告訴他們的。 崔秀寧聽的直皺眉。去年冬季,元軍還在匈牙利國,可是這還不到一年,元軍就占了整個歐洲大陸,真可謂攻略如火。 李雍繼續道:“七月中,真金和阿難答合兵一處,在法蘭西王京巴黎之東,與西方各國聯軍再次決戰。” “聯軍有八國組成,除了那什么神羅,法蘭西,西班牙,意大利,丹麥,瑞典等,還有西海岸的英格蘭國。總兵力二三十萬,已經是各國最后的精銳了。” “參與決戰的元軍最多二十萬。其中蒙古騎兵最多四五萬,漢軍最多兩三萬,再就是少數降元的羅斯兵,其他的都是某某教色目兵。” “元軍中軍駐扎在巴黎之東一個很大的十字教教堂,當地人稱圣母院。” 崔秀寧立刻想到巴黎圣母院。心道,巴黎圣母院此時就已經有了嗎? 李雍露出一絲譏諷的笑容,“那些西方的黃頭色目,簡直就是廢物,軍陣呆板不,還各自為陣,打起來亂糟糟的,只知道沖殺。” “元軍則是如臂指使,進退有序,騎兵和火器配合的相得益彰。而且元軍狡詐,還故意詐敗吸引敵軍追擊,再分割包圍,各個擊破。” “決戰打了整整七八,元軍一直掌握主動,不斷給十字軍放血,消耗他們的士氣。最后迫使損失慘重的十字軍聯軍全線撤退。” “元軍乘機用騎兵追擊,十字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戰死國王五人,被俘數人。英格蘭國王逃到一個叫諾曼底的地方,被蒙古騎兵追上,用射鬼箭的酷刑處死。” “之后,元軍攻下巴黎,燒殺搶掠,三日不封刀。元軍殺人無算,城邊的河流為止染紅。在此之前,元軍已經因為剃發令,殺了很多人,很多城鎮,死尸狼藉,猶如地獄。” “忽必烈采納漢奸王四郎的建議,傳旨給真金和阿難答,推行剃發。要求頭頂和腦后全部剃光,額前留一撮,耳邊各留一縷結成細辮,丑陋不堪。因為反抗剃發令而死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崔秀寧神色古怪,但不得不承認,這一手更狠毒的。 “老師,元軍還什么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一日不剃發,就是反元的敵人,都要無情斬殺。如今很多人都被逼的剃發了。有個叫羅馬城的名城古都,前后被殺了三次,如同鬼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