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受封伏波大將軍的南洋水師都督羅昱,統(tǒng)帥兩萬水陸兵馬,從蒲州西南海港若開港出發(fā),直指錫蘭國。
唐軍戰(zhàn)艦百余艘,乘風破浪往西南而去。
到了正月十八,都督天竺諸軍事的許夫人,接到圣旨,接討逆大將軍印,抽調恒北駐軍兩萬,梁衛(wèi)理軍各一萬,共五萬大軍征發(fā)曼索拉國。
征討曼索拉國的副帥,由梁王蕭焱擔任。
就是天竺唐軍出征之際,征討錫蘭的唐軍已經在錫蘭國登陸了。
錫蘭頓時陷入巨大的恐慌之中。
錫蘭雖然只是個百余萬人口的小國,卻是當今天下最大的佛國。其和佛牙舍利,極其有名。
此國實為后世南亞佛教淵藪。在天竺大陸佛教衰落后,錫蘭島反而將佛教發(fā)揚光大。可以說,錫蘭佛法已是天下最正宗的佛法。自東晉開始,中原的法顯大師就曾來到錫蘭島,學習佛法。
唐軍登陸時,錫蘭國王維耶巴胡六世,正在康提城“無畏山寺”的“佛牙精舍”,舉行盛大的膜拜佛牙舍利大典。
康提山城五大寺,今日聚集了錫蘭國幾乎所有的高僧和貴族。數(shù)以萬計的僧加羅人來到這里,膜拜佛牙舍利,觀摩新王登基。
維耶巴胡六世是新上任的新王。根據(jù)佛國的傳統(tǒng),新國王要在僧團的見證下膜拜佛牙舍利,才能完成最后一道登基儀式,成為真正的王。
供奉在“無畏山寺”的佛牙舍利,是錫蘭王權的象征。得佛牙者得王位,失佛牙者失王位。馬來人曾經進攻錫蘭,奪取佛牙,意圖統(tǒng)治錫蘭。
正是因為佛牙如此崇高,所以才供奉在地位最高的無畏山寺。并在無畏山寺中專門建了寺中之寺:佛牙精舍。
佛牙精舍聽起來很小,其實殿閣重重,規(guī)模恢弘,壁畫輝煌,根本就是一座寺。所以佛牙精舍又被稱為佛牙寺。
香煙繚繞之中,數(shù)百僧人在廣場上虔誠的翻閱著貝多羅葉經,僧伽武士們一個個光著抹了金粉的上身,手持刻滿經文的兵器盾牌,靜靜的侍立在廣場周圍。
巨大的菩提樹下,是一座蓮池,蓮花已開,瑞氣已來。令人見而歡喜,素心自在。
鐘磬聲,誦經聲,編織出一片肅穆、莊嚴、神秘的氣氛,加上氤氳的煙霧,使得整個無畏山寺猶如沐浴在佛光普照之中。
而新國王維耶巴胡六世,則是在一群貴族高僧的陪伴下,準備開啟七層金塔。
沒錯,佛牙舍利就供奉在七層金塔。
七層金塔,塔塔相套。最外面的一層,足有一丈高,乃是純金所鑄。
“以我的虔誠之心禱告佛祖,請賜予我智慧,無畏,慈悲…王者之心永不迷失…”
王冠上戴著仍有露珠的花環(huán),手中持著獅頭權杖。威風鼎鼎的王啊,森羅伽人的新王啊,這個錫蘭島最尊貴的男人,將要開啟第一層金塔了。
維耶巴胡六世萬分虔誠的打開一個鑲嵌寶石的小盒子,從里面取出一把金鑰匙。
沒錯,按照規(guī)矩,每次開啟七層金塔,都要由國王打開第一層和最后一層。
維耶巴胡六世舉起金鑰匙,轉過身面對他的臣民,然后親吻了一口。
“鑰匙啊鑰匙,我要請你打開,這無上佛光的世界。阿彌陀佛—”
隨即,咔的一聲,金光燦燦的金塔,被開了鎖。
接著,就露出第二層金塔。
無畏寺的寺主,總僧團的僧王,也請出一把鑰匙,打開第二層。
然后,康提寺的寺主,打開第三層。
每打開一層,廣場上的僧加羅人就歡呼一次。
金塔越來越小,到第七層時,只有兩尺多高了。
這最后一層,仍然由新王打開。
第七層金塔打開后,是一個五色寶石制作的蓮花臺。佛牙舍利,就放在蓮花臺的最中央。
這時一顆如同玉石般的寶物,光華蘊藉,氣息古老。
維耶巴胡六世神色虔誠的下拜,塔外的貴族高僧,以及廣場上的民眾,全部激動萬分虔誠無比的下拜。
之后,佛牙舍利被請出七層寶塔,準備放在大象的背上,巡游康提城。
然而正在眾人膜拜之時,天上突然風吹云動,轉眼間烏云密布。不到一炷香功夫,但見一道閃電在天空破云而出,隨即就是轟隆一聲霹靂。
而太陽,仍然還在。
這是晴天霹靂啊。
這是什么征兆,難道蓮花世界有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