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983、984節 西夏遺民的窯洞村寨-《警花追我到元朝》


    第(1/3)頁

     book chapter list       李洛還看見了沿途很多新栽種的樹苗。應該是今年植樹節栽種的。看來,地方官員對朝廷“清明植樹節”落實的很好。

      沒錯,道士們和官吏們告訴百姓“樹棲有靈”,清明節不但要祭祖祭廟,還要栽種樹苗。祭祀神靈祖宗光燒香燒紙并不夠,還要栽樹。要不然,古人喪葬為何要在墳前種樹呢?

      百姓深以為然。數年來,隨著唐廷道家和官府的推廣,清明節種樹漸漸成風俗。

      后世的黃土高原如今這副景象,讓李洛對恢復高原生態充滿了信心。環境還沒有破壞到質變的程度,要治理起來那就輕松多了。只要下令地方官府禁制濫砍濫伐,維護原生林,整治水利,限制開荒,就能收到奇效。

      還有,要對重要林區和耕地做出規劃。哪里可開墾或不可開墾,哪里可砍伐或不可砍伐,哪里可建村或不能建村,都要講究。不能向后世高原那樣,東一家西一戶的窯洞,住的很分散。百姓建宅,必須在規劃內的居住帶。

      這不但能更好的保護環境,也能集中居住,形成有規模的村莊,便于管理。

      李洛的北巡可不是來顯擺的,而是調查走訪。

      御駕來到延安郡,延安郡守早率合郡官吏恭迎,在景色幽靜處搭建了涼棚,準備了時鮮瓜果以及隨駕將士的飲食。

      接駕之后,延安郡守就徑直找到財部尚書,拿出賬冊,“大司賦,這是本郡接駕所用支出,各項共計兩千二百余銀圓,請大司賦過目收單。”

      按照唐制,地方沒有財政截留之權,也沒有擅自支出之權。地方上的經費,要通過中央統一撥款。但賦稅不是全部解送長安,很大一部分會存在各地的大唐皇家銀行。分行雖在地方上,但存的卻是中央的錢。地方上得到多少撥款,就從該地的銀行劃撥道地方官府的賬戶。

      而且,實行的是后世的子母賬戶制度。縣賬戶在郡賬戶之上,郡賬戶在州賬戶之下,開支賬目非常清晰,誰要貪污公款,難度倍增。

      后世官員**,主要是受賄和權錢交易,貪污公款的卻只是小頭,因為難度大,也容易被查到。

      延安郡接駕用的錢,當然要記在中央的賬上,這也是唐廷的財物制度。否則的話,皇帝一出巡,地方官府就以接駕為名借機橫征暴斂中飽私囊,搞得地方雞飛狗跳,受苦的是百姓,背鍋的是朝廷,得利的卻是地方官吏。

      那不行。

      所以,唐廷的財務制度,被崔秀寧設計的幾乎滴水不漏。加上律法的嚴密和多層次監督體系的發達,以及道家理教的約束,要想貪腐實在太難,風險實在太大。

      財部尚書仔細看了看賬冊,點點頭道:“本部堂帶回長安,交部審計。使君等個數月,便有撥款了。”

      “謝大司賦!下官不敢受大司賦使君之稱!”延安郡守叉手行禮告退。

      與戶部尚書被稱為大司徒不同,財部尚書被稱為大司賦。

      延安郡守有沒有可能多報賬目呢?

      很難。

      因為財部審計司是崔秀寧精心培養的,在古代已經很專業了。財務審計核查有一整套流程。就拿延安府來說,當地物價如何,出產如何,都是有統計部門的參考數據的。想多報很難。

      就算多報了,錢也會轉到延安府的賬戶,也進不了延安郡守的口袋。而一旦被查出虛報,那就是一群官員跟著郡守擔負連帶責任。

      這個時代的錢是真金白銀,分量不輕,又不能電子轉賬,在如此嚴密的制度下將銀子貪污到手而不被人發現,實在太難。

      李洛在涼棚中歇息了一會,就傳延安郡守。

      “微臣延安郡守蔣康拜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延安郡守匍匐在地,神色十分恭敬小心。

      “平身吧。”李洛神態和煦的說道,放下手中的木瓜,“延安郡,你是不是海東的老人?朕看你面熟的緊。”

      蔣康起身后叉手躬身,“回陛下的話,微臣正是海東時期的一名村正。因為略知文字算術,六年前被皇后陛下調任嘉定縣令,三年前,皇后陛下又委任臣為延安郡守。”

      李洛聽說正是海東老人,不由神色更加和煦,對侍衛道:“來人,賜座。”

      唐得天下后,最受重用的,就是江華元從。可江華元從幾乎都是武將,很少擔任文官。那么文官最受重用的,就是海東老人了。

      也就是唐侯國時期的鄉村官吏。那時,李洛本人還只是“唐侯”。

      當年,凡是能當村正的,現在最低也是縣令,最高做到了尚書侍郎。

      大唐近兩百個郡,一半都是由海東時期的村正擔任郡守。他們最熟悉海東時期就定下的制度,也是最忠心的文官,雖然書讀的不多,但幾乎都精于實干,是王朝開國初期最好的地方官員。

      說起來,這蔣康還只是個郡守,在海東老人中只能說混得一般。

      李洛看到將康一臉風塵之色,不像個養尊處優的官員,不禁暗自點頭。

      “朕看這延安郡,治理的不錯。你當延安郡守已經三年有余,該給你動一動了。”李洛說道。

      誰知蔣康說道:“回稟陛下,微臣僥幸得到吏部優異的考評,數月前,吏部來了調令,勝、升任微臣為環衛寺少卿。只是,微臣以為,延安綠治尚未完成,暫時不想升遷。”

      所謂綠治,是這幾年唐廷提出來的新概念,其實就是后世的生態恢復治理。由于李洛這些年主要負責軍事,朝中政事多是崔秀寧在管,所以這“綠治”主要是崔秀寧提出來的。

      李洛點頭微笑道:“原來如此。朕看這延安,家家泉水,戶戶垂楊,雖然也有不毛之地,但卻很少。可見綠治已經大有起色,為何還不愿意升遷呢?”

      “回陛下話。”蔣康斟酌著言語,“秦北,晉北等地的郡守,全部是皇后陛下親自任命的。任命之時,延安、朔方、晉陽、銀川等十二個郡的郡守,全部被皇后陛下召到江陵,一一覲見。當時,陛下御駕親征高麗了。”

      “皇后陛下說,秦晉之北,地域廣袤,可近年來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山林破壞越來越厲害。長此以往的話,怕是要成為一片黃土高原,數千里風沙貧瘠之地,這是關大唐興衰的大事。”

      “皇后陛下懿旨,治理北地,首在綠治,其次民生,再其次才是賦稅。微臣在延安,謹遵皇后陛下懿旨,綠治大事不敢片刻忘懷。否則,就無法回報陛下和皇后的恩典了。我等北地十二郡守相約,何時黃河上游水清,何時才愿意升遷。”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应县| 故城县| 邵东县| 无棣县| 崇礼县| 信宜市| 新巴尔虎左旗| 唐山市| 四子王旗| 汝南县| 黑水县| 湛江市| 易门县| 工布江达县| 雷波县| 新宾| 泾阳县| 云和县| 汶川县| 甘孜| 峡江县| 康马县| 册亨县| 光山县| 库伦旗| 南通市| 榆社县| 浑源县| 民丰县| 阿瓦提县| 闸北区| 嘉善县| 香港| 马鞍山市| 博客| 高阳县| 达孜县| 东辽县| 南昌市| 龙陵县| 威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