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一道社主令,向海東移民明確解釋了“三堂”的職能。 移民們很快也都明白了。 警堂的警士,就像是官府的捕快。專門查案偵緝。法堂就像縣太爺的審案大堂,專門來審理案件。檢堂,是什么公訴衙門,替百姓上訴大案,并監督執法和審判。 也就是說,以后有了大案,就是“三堂會審”。 社主令中還說,律法上暫時沿用大宋律。這倒不是李洛和崔秀寧偷懶,而是重新制定一部法典絕對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更不是一件小事。 為了穩妥起見,暫時沿用才是最現實的。而且繼承了發展了,是封建時代很成熟的綜合性法典了。更重要的是,流傳很廣,刊印甚多,百姓大多比較熟悉。 “三堂”的辦公地點,也是公司大院內的單獨院子。 被任命為警堂主官的,是蔡鷂和丁頌,聽說都是夫人的學生,年紀還都不到二十,就出任“堂官”,真是讓人羨慕啊。 被任命為法堂司堂的,是原來的一個村長齊全義,中過秀才,當過縣太爺的刑名師爺,熟悉。不過,法堂的另一個主官監堂,也是夫人的學生成棟。 被任命為檢堂主官的,還是夫人的學生,名叫汪沛和裴辛,都是十七八歲的后生。 看來,這三堂的抓總人,就是夫人自己了。 讓百姓更關心的,是附帶的招募令。招募令宣布,首批招募警士二十人,法士十人,檢士十人。全部要十六歲以上,二十歲以下,能識文斷字者。警士還需要身體健壯。 其中還規定,二十名警士,有三個名額是女警。 消息傳出,幾乎所有滿足條件的人,都競相來報名。僅僅招募令下達后三天內,就超過了兩百多人。 經過崔秀寧親自篩選,最后由李洛象征性的拍板,終于收錄了四十人。 這些人將一邊上崗一邊學習,老師就是他們的堂官。 至此,海東司法體系算是搭建起來了。 這幾天,之前進山參加斬首行動而中了瘴氣的戰士,經過各種具有抗生效果的中藥治療后,大部分痊愈。可是仍然有八人病死。 這八人,有三個女真人,四個漢人,一個契丹人。他們都是曾在李家塢堡參加訓練的鄉勇,說起來也算熟人了。 李洛和崔秀寧很有些悲傷,兩人親自參加八人的葬禮,集合所有將士出殯送行。 然后,李洛宣布修建“華夏英烈殿”,授予八人“華夏英烈武士”之名,親自題寫碑文:華夏武道楷模。 嚴格來說,這當然是過譽了。但李洛不想放過任何塑造“華夏武道人格”的機會。平心而論,他這次真不是為了收買軍心。雖然這么做的確讓軍心更加堅定,士氣更加高昂。 在李洛看來,他的兵一定要“生榮死哀”。雖然目前還達不到這個高度,但一定要追求這個標準。 沒有領先武器就成不了強軍?如果是這樣,那這樣的民族又怎么能算真正的優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