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樣,事就好辦的多了。 不過,李洛也算是給忽必烈留下了一點印象。以后無論是公主還是太子,只要在忽必烈面前提起他,忽必烈總還會想的起來他是李簽的侄子。 忽必烈卻是懶得再理李洛。作為高高在上的大皇帝,怎么可能會對李洛這小小的奉節司譯說第二句話? 李洛只能跪下來,一邊心里罵著屠夫韃酋,一邊裝出恭敬的樣子,“小臣李洛誠惶誠恐……” 忽必烈這么大方的給李洛一個夸獎,其實還是給李簽一個面子,因為李簽這個高麗重臣,目前還很有價值。 “李簽的侄兒,你的蒙古語很不錯。” 多了一句本來不應該對一個五品奉節司譯說的話。 所以,皇帝忽然順口多了一句話。 他注意李洛不止一次了。因為李洛是高麗使團的奉節司譯,多次在他面前露臉,加上蒙古語非常地道,他就是想不留意都難。 忽必烈自然聽得懂漢語,這才知道李洛是李簽的侄子。 李洛翻譯成漢語說:“伯父,大皇帝說你是個好臣子……” 忽必烈同樣很滿意,額外夸贊道:“李簽,你也是個好臣子。想當年,你的父親李藏用,很得朕的心意,希望你也像你父親那樣。” 李洛還是多此一舉的將李簽的漢語翻譯成蒙古語。 跪在地上的李簽臉上帶著無比的虔誠和敬仰之色,小心謹慎的回話:“回稟大皇帝陛下,征東行省已經籌備軍糧三十萬石,草料十八萬束,軍餉七十八萬貫。” “李簽,告訴你的主人,如今征的軍糧準備的如何了?”忽必烈居高臨下的用蒙古語問道。他其實會漢語,但對于高麗君臣,他不可能說漢語,只會說蒙古國語。 忽必烈不但認識金方慶,也認識李簽。 李洛給金方慶做完翻譯,又給左副使“伯父”李簽做翻譯。 金方慶匍匐在地,誠惶誠恐,做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樣子。這是高麗君臣的拿手好戲了。 忽必烈很滿意的點頭:“金方慶,你是個好臣子。明年平了本,朕自有賞賜。” 金方慶回稟:“已經造好大小艦船七百艘,還有三百艘明年天一定完工。” 皇帝繼續說道:“大船如今造的如何了?” 高居御案上的忽必烈,忍不住瞥了下面的李洛一眼,實在是李洛的蒙古語,說的太好了些。 第(2/3)頁